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六旬夫妻敬老孝亲在枫坑口村传为美谈

带父亲异地上班 陪老人每天读报

2016年11月26日 15:45:54 浏览量: 来源:永康日报 作者:张赤奎

  父亲的好习惯让后辈受益无穷

  虽然搬回老家才一年半时间,但是陈军夫妻孝敬老人的一举一动,村民都看在眼里。陈军的3个姐妹对父亲也特别孝顺,隔三岔五地回村里看望老人。

  去年过年前后,陈子型因为肺炎住院半个月,兄弟姐妹4家人轮流“值班”。大年三十,全家人聚在陈子型的病房里,和老人一起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

  今年,有朋友建议胡槐卿将老人送到养老院,不曾想遭到他们断然拒绝。“家里就这么一个老人,我们又赋闲在家,正是回报老人家的时候。”胡槐卿的一番话,让朋友哑口无言。

  “他们本来可以去杭州和儿子一起生活的,但为了照顾老人,一直待在村里。”枫坑口村老年协会副会长陈康华评价陈军一家,“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在这种家庭里生活的老人特别幸福。”

  “孝敬老人,本来就是晚辈应该做的。”对于村民的赞誉,胡槐卿这样说,“老人健康长寿,就是我们做晚辈的最大福报。而父亲留给我们的‘基因’,更让子孙后代受益无穷。”

  胡槐卿所说的“基因”,除了遗传学上的长寿外,还包括父亲身上表现出来的勤俭、乐观、节约等品质。她还举了几个例子:每次吃饭,陈子型碗里总是一粒不剩;只要还看得见,就决不开灯;家里不用或坏掉的物件,从不轻易丢弃。

  为美丽乡村建设捐资出力

  陈军退休之前从事的是建筑工作。去年以来,枫坑口村大张旗鼓地开展美丽乡村和街角小品建设,“老建筑”的陈军又有了“用武之地”。

  只要一有时间,陈军就会到各个建设工地上转悠,出工出力,不计报酬,不较得失。尤其是今年,枫坑口村围绕村口的池塘打造街角小品,不仅对池塘进行清淤、衬砌,还对周边进行美化,并在池塘边上建起了一座休闲长廊。从设计到施工,从材质管控到质量把关,陈军均参与其中,并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陈军不仅出力,而且捐资。为了提高街角小品的品位,村两委购买了一株价值约9万元的罗汉松种在池塘边上。对于几乎没有集体收入的枫坑口村来说,9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为此,陈军提出捐款2万元,帮助村里解决部分资金来源问题。最终,在村干部的多番劝阻下,陈军才“悻悻然”捐了1万元。

  “枫坑口就是我的家。美化家园,我们理应出一份力。”胡槐卿如是说。

  “孝老敬亲,与人为善,这是他们身上最大的闪光点。”枫坑口村党支部书记陈新杰说,“好的家风需要传承和弘扬,陈军夫妻孝顺老人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个村民学习。”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