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六旬夫妻敬老孝亲在枫坑口村传为美谈

带父亲异地上班 陪老人每天读报

2016年11月26日 15:45:54 浏览量: 来源:永康日报 作者:张赤奎

  11月25日上午,记者在浙江省永康市花街镇枫坑口村文化礼堂看到温馨一幕: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端坐活动室的桌子边,左手支着桌沿,右手拿着放大镜,聚精会神地翻看当天的《永康日报》。老人身边,还有一位年过六旬、头发斑白的老人一直陪着。这两位老人是一对父子,91岁的父亲陈子型和63岁的儿子陈军。

  每天陪着父亲读报5小时

  整整两个半小时,陈子型一字不落地看完整份报纸,才起身舒展一下身子,在陈军的搀扶下回家吃午饭。

  “父亲是在教师岗位上退休的,一直喜欢看报纸。”陈军说,自从去年4月份搬回老家居住后,他上午阅读《永康日报》,下午翻看《人民日报》,每天5个小时看报纸,已经成为他这一年半来雷打不动的“必修课”。而作为“陪读”的陈军,始终处在老人视线可及的范围内,或翻翻报纸,或与活动室的其他村民拉家常、聊聊天。

  “儿子、儿媳对我很孝顺,这是我的福气。”说起儿子陈军和儿媳胡槐卿,陈子型一直赞不绝口,“吃得好,住得好,心情也好,他们照顾得很周到。”虽已年过九旬,但陈子型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硬朗,口齿清晰,只是牙齿不太好,饮食不便。

  “食物都要嚼碎了,或煮得很烂,父亲才吃得下。”为了保证陈子型的饮食,胡槐卿每顿饭都要准备两份,一份夫妻俩的,一份单独给老人的。从洗脸洗脚到擦洗身子,从一日三餐的准备到穿衣多少的选择,陈军夫妻俩都悉心照料。

  “服侍父亲就是对待儿子一样。”看到记者在采访,附近的村民也围拢了过来,连连对陈军夫妻竖起大拇指,你一言我一语地夸了起来。

  带着父亲去外地企业上班

  8年前,陈军夫妻俩到武义县一家企业上班,起初将父亲送到姐姐家住了几天,没想到当时已80多岁的陈子型却住不习惯,总爱往家里跑。陈军和胡槐卿商议之下,在征得父亲的同意后,将老人接到武义居住。

  “留父亲一个人在家里,我们实在不放心。”陈军说,父亲就他一个儿子,当时还担心父亲在外地住不习惯,没想到这一住就是六七年,“其实对我父亲来说,住哪并不重要,主要是和我们住一起习惯了。”

  刚到武义时,陈子型住在陈军夫妻对面的单独房间。有一次睡到半夜,胡槐卿隐约听到父亲在叫他们,但推开门后发现父亲没有动静的。第二天听陈子型说起才知道,头天晚上老人身体不舒服,还好没出大问题。这之后,夫妻俩便和老人同住一个房间,一直延续至今。

  去年年初,陈军一家子返回老家住,主要原因是父亲年事已高,且城里的房子在二楼,老人上下不方便,夫妻俩决定搬回老家枫坑口村居住,一来乡下空气和环境好,二来老人出入也更方便。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