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慢些吧,让我多陪陪妈
时光慢些吧,让我多陪陪妈
——第五届“浙江孝贤”的故事
2016年11月11日 20:27:37 浏览量: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吕玥
让爱的种子生根发芽:
他们选择将善意传递
暖意,在不断汇聚、传递。
家住永康市的60多岁的李阿婆是一名孤寡老人,膝下无儿无女,丈夫也在多年前去世。不过她逢人便说,自己有两个“儿子”。
她嘴里说的“儿子”,就是永康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的90后队员杨江和杨羽翔。从2014年秋天开始,两个年轻人就不时去看望李阿婆,顺便会带上点蔬菜、肉类;去了就给阿婆砍柴、打扫院子;还会陪她聊聊天,说说最近的新闻……
阿婆与“儿子”们如何结缘?原来,2014年9月初的一个晚上,杨江和杨羽翔在永康城区南龙广场一带巡逻时,在一幢老房子里第一次看到阿婆,当时她正在烧饭,为了省电费却没有开灯。
黑漆漆的院子里,李阿婆说起了自己的经历。曾有人帮她联系了敬老院,但李阿婆说住不惯,不肯去。
离开后,杨江和杨羽翔都感觉挺不是滋味,于是两人一转身就去买了些米、油、蔬菜送给老人。从那之后,杨江和杨羽翔每个月都会去看望李阿婆几次。去的次数多了,每次远远看到杨江和杨羽翔走来,李阿婆的脸上都会绽开笑容。
一直坚持奉献的,还有71岁的三门县老人方宝顺。作为村老年人协会的会长,在留意到村里有的老人生病少人照料、缺少养护的情况后,他多方争取资金,又自掏腰包20多万元筹建了“一元公寓”。村里年满60岁的老人,只要每天花上1元钱就可以入住,目前已经陆续有60多位老人在这里安家。
孝的种子,不断播撒,生根、发芽。在余姚市,黄家埠镇回龙小学重视宣扬孝亲贤德之风已有20余年,爱与文明的接力在全校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手中传递。为身边的老人做一件好事,制作一张精美的敬老贺卡,到敬老院献爱心……他们将孝德教育活动与敬老实践活动相结合,让敬老美德扎根学校,延伸家庭,辐射社区。
这个初冬,这些与孝有关的人和故事,正化为吹拂城乡的温暖的风,让人感到光明和希望。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1-10孝行天下 第五届“浙江孝贤”颁奖
- 2016-11-10民政部:农村902万留守儿童近九成无父母...
- 2016-11-10浦江党员立家训严家规
- 2016-11-09李桃辉:推动爱心雪球越滚越大
- 2016-11-08教师创建纯公益乡村书屋 藏书4000多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