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80后男教师守护留守儿童16年

2016年07月03日 00:00:00 浏览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张贵付 洪克非

       面对学生,他以慈父般的爱相待

  郴州市临近广东,农民大都外出务工,村小多是留守儿童。因工作需要,刘黑华先后到太和、钟家、株梓塘等村小教书。在3个村庄,家喻户晓的是,刘老师有颗慈父般的心。

  去年5月6日,太和村两个五六岁的姐妹吃了早饭,就背着书包出门了。然而,她们不是去学校,而是沿着简易公路走了。没见到孩子来上学的刘黑华,课间操没休息直奔孩子家里询问,爷爷奶奶以为孙女上学去了,也不知道两个孩子的去向。

  刘黑华一下急得不得了,气愤地琢磨着,找到两个孩子后一定要惩罚一下。他沿途打听,才知道两个孩子是朝着公路走了。当他骑着摩托车追到107国道路口时,才找到爬了10里山路、水都没喝一口的两个孩子。

  抱着这两个懵懂的孩子,刘黑华哪里还有半点怒火,心里一阵酸痛,蹲下来语重心长劝导两姐妹,把她们带回了学校。

  株子塘小学校长罗祥平说,刘黑华一直视学生为己出,路途较远的孩子带的中饭,都是他负责煮热;教具、玩具也是他制作的。多年来,他都是一个人孤独地住在学校。

  2013年春,株梓塘村李仁菊的孙子胡宇鑫,一天清早出现了发烧、感冒的症状,上早读课时已处于半昏迷状态。刘黑华赶快背着孩子去村卫生所,不巧医生去了别的村民家就诊。他不敢等待,马上又折回学校,骑着摩托车送孩子去马头岭卫生院看病,并为孩子垫付了医疗费。打完两瓶吊针后,刘黑华又赶紧送孩子回了家。

  一个人的坚守

  16年来,与刘黑华一起从郴州师范分到苏仙区的有15人,如今都调离了村小,有的同学还担任了领导职务,有的评上了高级职称。

  每次同学聚会时,老同学们都劝刘黑华想办法调离村小,不理解的家人和亲友甚至质问他还待在山区到底图什么。

  2015年9月,刘黑华的女儿已上小学一年级,原准备让女儿有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刘黑华拟写申请调往乡中心校教书。但他思来想去,不但主动拿回了申请调动报告,而且下定决心要带好每一个学生,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山里。

  近年来,刘黑华70多岁的双亲体弱多病,每年都要去乡医院治疗。妻子在家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看管小孩,还要忙家务和田地里的农活儿,忙得晕头转向。妻子对刘黑华有时埋怨:“你一个正规师范生还不如原来的民办老师,别人不是进乡中心校,就是调到城区教书。要是你到乡里或城区教书,我也不用这样两头忙……”

  “说实话,欠父母妻儿的太多,特别是对我的女儿,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陪伴过她。可既然干上了这工作,哪怕是苦累一点,清贫一点,我也认了。”刘黑华憨憨地说。

责任编辑:朱诗意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