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佳农民”冯泽宝的“商”字经
“全国十佳农民”冯泽宝的“商”字经
2016年11月23日 15:39:43 浏览量: 来源:义乌商报 作者:龚献明
品牌化经营节本增效构建全产业链
“粮食要实现规模化生产,管理上必须采用现代公司管理制度;要打开粮食的销售市场,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冯泽宝深知,精品农业和规模农业应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为此,他于2000年便成立了义乌市义宝农庄,注册了“义宝”牌商标。这些年,冯泽宝用商业的理念打造着他的“稻米王国”,通过节本增效构建起全产业链,以品牌化运作,让他的义宝农庄运转地顺风顺水。
自2002年以来,冯泽宝在组织实施无公害优质富硒稻米开发与推广项目中即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生产程序,以“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让农民按照公司的标准种粮,通过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大力应用和示范推广无公害生产、富硒强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为农户做好全程生产服务。在此基础上,他还组织制订了《义乌市农业地方标准——— 富硒稻米生产技术规范》,这也成为浙江省无公害大米生产的第一个地方标准。
同时,他还与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不断研究稻米栽培新技术,实施“标准化”种粮。为防止农户滥施化肥滥用农药,他主动为农户采购农药等农资,并按进价免费送货到各基地,既有效地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农户盲目选用农药,确保了农产品投入的源头管理。
他还先后投入资金850余万元,建起了水稻工厂化智能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和优质米加工中心,大大提高了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和稻米加工及收储能力。在此基础上,他又组织制订了《机插水稻温室育秧技术操作规程》农业地方标准,其中《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引进与推广》项目获2012年浙江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义宝农庄拥有一整套农业机械设施。目前,“义宝农庄”的育秧温室和炼苗大棚规模分别达到250平方米和3800平方米,年机插、育供秧能力达1万亩,粮食烘干能力100吨/日,稻米加工能力80吨/日、粮食收储能力1600吨。为了让这些先进的农业机械发挥出更好的效益,冯泽宝充分利用自身在技术、信息和设备上的优势,积极为基地农户做好农资采购和机耕、机播、机插、植保、机收、烘干等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
从最初的单一粮食种植,到集稻米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条龙服务;从外出建立生产基地,向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延伸;从保证良种科研、绿色种植到收获贮藏、封闭加工全程绿色、有机,从粮食源头实现品质优良、稳定,冯泽宝在稻米产业化之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构建起了一条“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覆盖的产业链。目前,“义宝农庄”的全产业链服务范围仅在义乌即涉及到7个镇(街道),服务面积达1.2万亩,占全市水稻面积的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