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对话“当代白求恩”德国医生夏爱克

2017年05月06日 16:25:44 浏览量: 来源:新华网 作者:田朝晖

  记者:您为什么要帮村民缴费参加新农合?

  夏爱克:在德国,我们已经有140年健康保险的历史,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记者:您觉得像三戈庄那样的地方,农民怎样才能彻底脱贫?

  夏爱克:现在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提高了很多。我不是发展经济学专家,就算“抛砖引玉”吧。

  在现代社会,孩子都应该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根子上脱贫,公平地发展教育是前提。我的中文老师说,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做得很好,但我不确定,现在的初中教育课程,对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是否是最需要的。我观察,农村地区的教育太学术了,不太实用。我发现很多初二、初三的学生逃学,跑走打工,也许就是由于教育课程与他们增加脱贫的技能没有什么关系。当然可以考大学,但毕竟有很多学生想不到那么远。中国肯定要继续城市化,但乡下也需要有人从事农业,教育如何与这个要求衔接?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越来越多村民出去打工,已破坏了很多家庭。留守儿童的问题很严重,依我看来这些孩子算孤儿。他们长大之后,自己没体验过幸福,怎么能建立好家庭、培育孩子?怎么能够建立健康的夫妇关系?

  我另外有个建议:在美丽的山区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业,如home-stay(住在私人家)。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大,空气不好,饮食不健康。城里人假期不一定要去国外或国内的旅游点,下乡亲近大自然,也能很好地放松。若村民受到有关的培训,可以发展起乡村旅游。城里人来了,那么看重他们的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也会增加农民的自信,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环境,守护民族传统文化。

  “我的家庭和婚姻有更大的目标”

  记者:您是怎么协调家庭和工作关系的?

  夏爱克:我太太性格跟我不一样,她不喜欢去旅游,很怕坐飞机。所以她陪我去中国,本身就是非常大的奉献。

  孩子小时候由她照顾,也教他们德国小学的课程。后来她帮助我接待医学短期培训班的老师。我太太是儿科医学博士,但在中国不敢做医疗工作,因为临床经验少。

  除了夫妇幸福,我的家庭和婚姻有更大的目标,这是我们的秘密。肯定也有冲突,所以经常需要说对不起。我太太做得比我好!

  记者:您在中国15年,有过失落或孤独的时候吗?

  夏爱克:我天天在接触医院同事,官员,商店老板,路上的孩子,学校的学生,所以感觉不孤独。我太太的确有些孤独,想她德国密友。

  有时会遇到一些不便公开的事儿,心里也难过。但更多的是温暖,因为我结识了很多朋友,百姓对我非常热情,如在农贸市场卖菜的老板,每次都要给我送菜!

  记者:在中国15年,对您的孩子有哪些影响?

  夏爱克:这15年对孩子们影响很大。他们俩没有一个地方完全扎根,说不清老家在哪儿。童年的“老家”是鹤庆,两个都很喜欢那边,有老故乡的感觉。青年的“老家”是泰国的清迈。现在在德国念书。虽然护照是德国的,但感觉跟普通的德国人不一样,可能有一点国际身份。他们说毕业之后也要离开德国,去国外。

  很大的好处是,他们的体验、视野比德国孩子宽。他们习惯与外国人打交道,比较容易适应不同的文化。

  在中国幼儿园和小学,我的孩子学到了好的道德和态度,如敬重老师、认真学习、孝、竞争等,不过,中国的学习竞争太厉害了!

  “看孩子们高兴的眼睛,我很开心”

  记者:为什么那么喜欢小孩子?您帮助过的哈尼族孩子陆名灯说是因为您想念自己的孩子,是这样吗?

  夏爱克:我一直都喜欢小孩。我中文很差的时候,跟孩子交流没有问题。有的孩子首先有点害羞、怕老外。一送小气球,就很高兴,可以一起玩。看他们高兴的眼睛,我觉得很开心。那时候山区农民的孩子什么玩具都没有,气球让孩子高兴,父母、爷爷奶奶也高兴。

  自己的孩子去泰国读书后,肯定想他们。名灯说的也是对的。

  记者:为什么想到要去福利院做公益?

  夏爱克:我女儿从八岁之后一直都说长大了要建孤儿院。到了红河第一年,有一天院长通知我,医院邀请孤儿免费体检,请我参加。我陪孩子们从一个检查站到下一个。他们都有点紧张,特别怕抽血。突然一个男孩拉我的手,我就鼓励和安慰他,最后记下了福利院师傅的电话。

  女儿放假后,我就跟福利院联系,他们欢迎我们跟孩子们玩。我们准备了水果、零食、饮料和很多游戏,整个下午玩得很开心。此后我女儿每次放假都会去,我认识的学生听说我们去孤儿院,也要一起去,所以每次我会带一两个小朋友去,初中、高中的,澳大利亚的大学生,都有。

  我以前听说中国有些孤儿院对孩子没有爱心,但红河福利院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

  记者:听说您说回德国后想帮助中东难民,进展如何?

  夏爱克:对,我现在教两个叙利亚家庭德文。因为自己有过这样的体验,所以我很了解当外国人是怎样的感觉。我也知道适应陌生环境最需要的是沟通,所以决定帮助他们学德文,每星期两次。

  “我和太太都用中国手机,但很多中国人想买iPhone”

  记者:大家说您鞋子、手机和背包多年未换,为什么这么简朴?

  夏爱克:第一,从小学过不要浪费。我父母在二战中长大,有5个孩子。父母的价值观也影响我,买书要买好的,其它不要花太多钱。

  第二,跟环境保护有关,每一个产品都会增加环境污染。

  第三,来中国是朋友支持的,所以我觉得有责任,不要浪费他们的钱。

  2001年底在昆明买了第一部手机,以前在德国没用过。这部诺基亚手机用了9年,后来在红河买了中国国产手机,直到现在都很好用。

  您看最后我成了中国通,和太太都用中国手机,但很多中国人想买iPhone。

  这几年穿过一双好的爬山鞋子,穿破大概5双凉鞋,还有两双棉鞋。

  可能是价值观的原因,我们不需要身份地位的象征。回德国时我太太买了一辆车龄10年的二手汽车,车上有一百多个冰雹砸的凹痕。

  但无论在中国或德国,我们都买了很多书。

  记者:都是哪一类的书?

  夏爱克:我特别喜欢看游记,亚洲的比较多。我也喜欢文学、大自然和中国文化的书。我太太买了很多心理学、心理咨询的。爷爷奶奶寄给孩子们很多德文书,我们买了很多英文的,给孩子们准备的。我每天晚上给两个孩子讲故事,一起看书,坐长途车或在度假时也给他们读一本书,虽然他们已经是青年人,但这就是我们的家庭习惯。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