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座”张召忠的“野心”:把年轻人从娱乐那里抢过来
“局座”张召忠的“野心”:把年轻人从娱乐那里抢过来
2017年01月07日 15:40:08 浏览量: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彭玮 尚芳剑
“一个时代结束了”
过去,他以体制内的军人形象出现在舆论场;退休后,他决定与过去彻底告别:
“我的新书里有作者简介,以前的个人经历一句也没提。那是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要想开创一个新时代,就要从零开始,我退休之后就从零开始,不要再纠缠过去。”
“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常说。
18岁入伍,张召忠到海军部队当了一名技术兵,当时为思想改造,他特意剃了光头,要求到炊事班干活,当了半年的“火头军”,还要种菜、喂猪。
“可能因为我又红又专,领导决定送我上大学。”最初是打算送张召忠去工程学院学习核潜艇技术,后来被北大招生的老师相中,于是“阴差阳错”去念了阿拉伯语。
1978年毕业后,他去了伊拉克当翻译,因两伊战争的关系,两年后回国,当时国内懂外语的人不多,出国、炒外汇、做生意都是生财之道,但张召忠选择了从事研究工作,学习英语和日语。
1982年,他和方宝定先生合译了军事小说《猎杀“红十月”号》,上海译文出版社后来引进了此书。负责编辑的李玉瑶还记得:“当时编辑得蛮苦的,但是军事术语之类,翻译还是到位的”。她曾飞去北京同张召忠谈出版的合同,印象中“他人客客气气的,没有架子。”
对于这段做“翻译”的经历,张召忠后来回忆说,翻译工作并不是他真正志趣所在。“作为一个军人,身处战场,却完全不知道战场上的武器装备、战场态势、战争意图和战争的根源、战争的走向,感觉很无助。如果知道的话,就能够为国家多做一些贡献”。
他在很长时间里研究武器装备,如习武之人打通任督二脉一般把知识贯穿起来。他在海军装备研究所研究海军装备,到了国防大学之后研究海陆空的武器装备,再从研究作战问题,延伸至研究国际法问题、国际军事战略等。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海洋法,90年代中期又用五年的时间研究国际法和海战法。
人们总是好奇他哪来这么多精力。他说,在写了比自己人还要高的书之后,是有积淀的。
张召忠 澎湃资料图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1-06民政部拟出台办法对社会组织开展定期和...
- 2017-01-05深度融合构筑媒体新版图
- 2016-12-30河北省政府发布干部任免,涉省国土资源...
- 2016-12-30宁大一场期末考 学生带项目来路演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