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座”张召忠的“野心”:把年轻人从娱乐那里抢过来
“局座”张召忠的“野心”:把年轻人从娱乐那里抢过来
2017年01月07日 15:40:08 浏览量: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彭玮 尚芳剑
从课堂转战直播间,做的还是“老本行”:军事科普。“如果年轻人不再关心时事政治和国防军事,如果整个民族的科技素质日益低下,未来的中国谁来保卫?高质量的兵员从何而来?人民战争的基础又在哪里?战争动员潜力还有多大?”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他连珠炮式地吐露自己的焦虑,“轻狂、好高骛远,这也是我年轻时犯过的错误。年轻人缺乏宏伟的理想和信念,把自己年轻时的好时光全浪费了——好多人追星,我上次坐飞机,一大群人围在我旁边,看上去都是90后,00后,追到头等舱休息室。给年轻人讲大道理他不愿意听,这本书就是结合我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他们讲故事。”
张召忠常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
18岁以前,他都生活在河北沧州盐山的西李村,那是一片低产的盐碱地,他的父亲张耀华是村干部。
18年间,村里没有电灯。在新书《进击的局座:悄悄话》中,他写道:每周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早上四五点上路,快到学校的时候,初升的太阳和农户的炊烟常让他整个人很激动。他身上背着经过精确计算后够吃一周的干粮,每天一两个黑黑的红薯面窝头,外加几把地瓜干,一天的伙食不超过四五两。夏天里,吃到第三四天的时候,窝头就发霉长毛了。他和同学一手拿窝头一手拉毛,比赛谁拉得长,常常可以拉一两米。
在这段清苦的农村生活里,他非常痴迷《三国演义》、《野火春风斗古城》,闲来会跟写对联的老秀才对对子。年少的他曾有两个理想,一个是当诗人或作家,一个是当农业技术员。
这大约与一种改造社会的热情有关。2009年《经济观察报》曾报道,1968年,16岁的张召忠有过一次“壮举”——口袋里揣着三十多块钱,徒步走向北京。最后走不动了,一辆顺风车把他带进了首都。他参加了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红卫兵的活动,站在金水桥上的张召忠远远地看见了毛主席,心情激动地狂呼。那次远行,他从北京到天津,从天津到南京,辗转到上海,整整在外待了一个多月,才回到河北老家。
在前述的两个理想中,他后来先放弃了第一个。“稍微懂点事了,不喜欢搞文学了,感觉那些东西为家里带来不了什么,还是要搞农业科技。所以自己订了一个《农业科技报》,钻研拖拉机、电路,想为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贡献一点。”他回忆往事时写道。
2016年3月6日,南京,担任《最强大脑》第三季科学评审的张召忠在整理领带。 澎湃资料图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1-06民政部拟出台办法对社会组织开展定期和...
- 2017-01-05深度融合构筑媒体新版图
- 2016-12-30河北省政府发布干部任免,涉省国土资源...
- 2016-12-30宁大一场期末考 学生带项目来路演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