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夏书章:老骥未伏枥

2016年10月28日 07:30:27 浏览量: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徐蔚

  教鞭不老

  七十余载教坛耕耘,夏书章育天下英才,桃李盈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行政管理人才。在他的弟子中,有的走上了党政部门的重要领导岗位,有的成为高等院校的学术带头人和专家教授。

  然而,怀着对政治学的热爱,夏书章从未放下过教鞭。如今的他即便不再承担给本科生、硕士生上课的教学任务,仍坚持在家中给博士开题、授课。

  夏书章没有大学者高高在上的架子,他平易近人,给学生授课毫无保留。只要对方热爱行政学,他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尽心竭力去引导。

  夏书章还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并发言,经常到学校与师生交流。每年中山大学的学位授予仪式上,他都会双手擎5公斤重的权杖庄严入场,场景令人动容。

  夏书章说,自己现在没有年轻时的精力了,可是只要有人希望他教下去,他仍愿意尽力。

  肖滨对此钦佩不已:“夏老最近反复提出要给本科生上课,但是中大的本科生都在另一个校区,对于高龄的他很是不便,我们就建议可以给同学开个讲座。夏老仍深觉不足。”

  成为夏书章的弟子时,朱正威已经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教授了,而对于夏老的孺慕之情使他决定攻读博士学位。他说,夏老完美诠释了人类社会对一名教师的期望。

  在70多年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夏书章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培养人才的系统思想与方法。

  夏书章主张先学做人做事,后学做学问,他的为人处世深刻影响着身边之人。学生们印象最深的,是老先生的时间观念。

  夏书章将管理学中的时间成本控制精准地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他身上像揣着一只发条紧绷的钟表。

  夏书章每天早晨7点起床,总是在固定的时间点用餐。他给学生上课,经常下课铃一响,课刚好讲完。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夏老从不迟到”,他对学生也是这么要求的。朱正威对于这一点感触颇深。有一次,他跟夏老一起参加学院博士论文的答辩,因为临时有事耽搁了一些时间,进入答辩室的时候答辩正好开始。结果,夏老很严肃地对他说:“你迟到了。”

  “后来我才知道,准时到就是迟到,因为夏老的手表永远是拨快五分钟的。”朱正威说。

  朱正威与夏老相识已久,但自从成为夏老的学生以后,夏老就明确了师生之间要有规矩。但是,当他获得博士学位时,已经90岁高龄的夏老激动地喝了三杯白酒。

  朱正威感慨:“我深深感到他是把我们当成孩子去关心和严格要求的。”

  夏书章不仅将关爱赋予自己的学生,也尽可能地帮助中国行政学界的后辈。每当有青年学者有文章请他审查、作序,他从不推辞,总是一字一句在格子纸上写下寄语。

  除了传授知识,让学生印象更深的是,夏书章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关切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他每天都要阅读多份报纸,了解国家大事,阅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的最新学说,他对新讯息的接收完全不逊于年轻人。

  夏书章建议学生永远保持学习。在他看来,生命就像水池,只有持续注入新的养分才能成为活水,人只有不断学习,生命才不会僵化。

  学生们表示,每次见夏老都需要提前做好“功课”,否则很容易就被问住了。

  杨泽生是夏书章“弟子的弟子”。他本科时师从朱正威,攻读硕士学位时来到中山大学,导师是肖滨。这个年轻的学子将二人之间的“双重交集”视为自己的幸运。

  杨泽生说:“夏老一直给我们传递的信息,就是要坚持做中国研究,从小问题着手,不断坚持,不言放弃,力争让中国的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在我们年轻一辈人手中有新的发展。”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