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夏书章:老骥未伏枥

2016年10月28日 07:30:27 浏览量: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徐蔚


  “做学问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与不足,不断地读书、充电和加油。我从来不同意‘人到中年万事休’‘七十老翁复何求’这类说法,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会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

  ——夏书章(2016年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获奖人)

  眼前的夏书章,一头银发,腰板挺直,笑声朗朗。已是耄耋之龄的他,住在中山大学一处不大的老居民楼里,屋里最显眼的装饰品就是一摞摞的书。

  谈话时,夏书章思路清晰,谈锋甚健。他总是随口讲出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甚至不乏一些网络热词。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出生的夏书章,至今已97岁高龄了。而且,他的生命线还在不断地延长,生命之光还在不停地闪耀。

  人们钦佩夏先生,不仅是因为他的生命长度,还在于他的生命质量。

  纵观世间,不乏近百岁高龄者,但如此高龄而仍在读书、思考、写作者却寥寥无几。作为学界泰斗,桃李满天下的夏书章本可以静享天伦,但他仍笔耕不辍,工作激情不减。

  夏书章谢绝用“人到中年万事休”“七十老翁复何求”这类俗语来形容自己。“我觉得这些同我没有关系。”这位2016年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获奖人说,“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会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

  智慧不老

  走近夏书章,宛若走近一座学术高峰。

  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作为行政学家的夏书章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中国行政学从重建到飞速发展,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都有他的功劳。

  追寻人生轨迹,探求成长之路。“成为一名学者”是夏书章青葱岁月种下的一颗种子,后来成为其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

  夏书章的父亲是乡下小绅士,有一点文化,然而30多岁就去世了。当时,夏书章在扬州中学念初中,没有钱,只能停学。他的一个表兄在南京《新民报》当排字工人,让他赴宁当校对。

  遗憾的是,夏书章去晚了,位置让别人占了,他只好在南京第一中学念书的同乡那里住了下来。

  当时有一本杂志叫《首都学生》,有奖征文,夏书章正好没有事,就写了一篇《我的故乡》,居然中了第三名,得了十块大洋,这在当时可抵两个月伙食费了!

  夏书章的同乡就讲:你为什么不去考高中呢?结果,他以同等程度参加考试,一考就考上了。

  南京第一中学的校长是一位教育家,发现夏书章成绩很好,却交不起学费,出于惜才,就让他免交学费入学,还介绍他去民众夜校当老师。

  于是,夏书章白天去念书,晚上去教书,同学们都叫他“小老师”。

  1937年抗战爆发时,夏书章才念完高二。无奈中断学业的他去乡下办了一个新式私塾,维持了半年,后来又在县里的临时高中补完了高三的课程。

  当时有一个机会,就是全国高等学校统考,但考区在已经成为“孤岛”的上海。

  1939年,夏书章和几个同学坐小船躲过日本人的严密排查,通过了沦陷区,来到了上海。囊中羞涩的他四处投亲靠友,最终顺利考入了中央大学。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部分学子投身数理化和经济学,而深受中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文化影响的夏书章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政治学。

  因为夏书章胸中氤氲着一腔“报效祖国、改造社会”之志,他深信“上医医国,其次医人”。

  夏书章认为,行政学主要是研究“在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中,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各种要素”的科学。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行政管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范围最广、最具权威性的管理,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器。

  大学毕业后,夏书章赴哈佛求学,成为最早在国外获得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彼时,日本投降,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夏书章毅然回到祖国。

  夏书章很快收到时任中山大学校长王星拱的邀请,于1947年成为中山大学当时最年轻的教授,主讲行政学、行政法和市政学等课程,继续追求“学者报国”的理想。

  这原本是夏书章大展拳脚的时候。然而1952年,全国开始了院校大调整,政治学、社会学等系全部停办,中山大学的政治学系也被撤销,他转而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直到1979年,邓小平同志呼吁,政治学等学科“需要赶快补课”,夏书章所学的专业知识,才重新有了用武之地。

  “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使得学术界群情振奋,我当时已经年逾花甲,但也和政治学界的一些老同志一样,顿时焕发了青春。”直到现在谈起行政学科的恢复与重建,夏书章仍然容光焕发。

  1982年1月29日,夏书章在《人民日报》发表《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一文。

  这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它对中国公共行政学的恢复和重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开启了我国公共行政学发展的新篇章,也体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的学术精神和社会责任。

  重建停滞了三十多年的学科并非易事,夏书章回忆,当时最大的困难是缺少人才,没有教师,甚至连本像样的教材都没有。

  “我们首先集中精力开办全国师资培训班,培训一批能够担任起高校行政学教学任务的老师。”

  夏书章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一起,积极组织学术队伍,《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就在此时创刊。

  1985年,夏书章等人出版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本《行政管理学》教科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也于1988年成立。中国行政管理学科至此初具规模。

  60岁开始投身学科重建,夏书章从未停下忙碌的脚步。“我当年学的东西,现在内容有很大转变,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老一套已跟不上时代。中国的行政学大有可为。”

  1999年,夏书章在国内首次倡导引进MPA。在他不遗余力的推动下,国内24所重点高校正式开设MPA学位教育。

  至今,全国已有100多所院校拥有MPA学位授予点。MPA教育在我国的逐步开展,对我国的高等行政管理教育和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夏书章也被学界尊称为“中国MPA之父”。

  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夏书章在90岁时曾以一首“抒怀诗”表达心中所思:“生不逢时老逢时,耄耋欣幸历盛世。”

  夏书章真正的学术青春和学术繁荣期从70岁以后才展开。72岁出版《香港行政管理》,81岁出版《现代公共管理概论》。就在2016年,97岁高龄的他刚刚推出了耗时两年写就的最新著作——《论实干兴邦》。

  夏书章很少使用电脑,所有的文字都出自一笔一画的手写。

  晚辈们惊讶于夏书章的工作热情。他每天工作10个小时,亲自整理修改材料。他的生活极为简单,每天的主旋律就是工作和学习。

  夏书章的同事、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肖滨感慨:“大家知道夏老学贯中西、功底深厚,可并不知道,是这份勤奋才成就了今日的他。”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