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人邱红日:大朴无声,心境不随流水转
印人邱红日:大朴无声,心境不随流水转
2016年07月12日 08:58:54 浏览量: 来源:衢州日报 作者:徐丽
人物名片
邱红日,1969年5月出生于开化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陆维钊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书法篆刻作品曾入展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第四、五、六届全国篆刻艺术作品展,西泠印社第三、四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陆维钊奖”浙江省中青年书法篆刻展、“沙孟海奖”全浙书法大展等省级展览。书法论文曾入选康有为书学国际研讨会、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以及各类省级书法理论研讨会,获全国第五届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周慧娟/摄
都说字如其人,到了邱红日这里,就变成了印如其人。在篆刻的道路上,邱红日已经走过了寻寻觅觅的30余年。他说,篆刻是陪伴他度过无数寂静深夜的好朋友。一拿起刻刀和印石,他总能瞬间变回那个初涉篆刻领域求知若渴的少年。
方寸之间,岁月磨砺出的温润
“我出生在开化县长虹乡,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学习书法。”邱红日告诉记者,当初那个内向文静的山村少年,口讷于言,不善交流,只能通过笔下的线条来尽情诉说自己的心境。“最开始接触一门艺术时,引导和鼓励是不可或缺的。正是在我的那些老师们的指引和激励下,我的整个中学时代,都对书法保持了莫大的热情.没想到从此在书法的道路上,一走就是一生。”提起当年的恩师们,邱红日至今都满怀感激。
1988年,邱红日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时期,各种书法社团和协会百花齐放,邱红日如鱼得水,游弋其间,并开始接触篆刻。都说书画印不分家,20岁时,他迷上了篆刻。“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开化张湾乡当老师,教语文和历史。”山中岁月是寂寞的,但沉浸在各色印文中的邱红日却浑然不觉时光的流逝。从22岁到30岁,邱红日的业余功夫都下在了临摹各种印谱上。8年中,他先后临摹过近千方印,单单《石鼓文》他就临摹了7年。
1995年,邱红日将自己的8方印制成印屏,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中国第三届书坛新人作品展投稿。令他欣喜的是,自己的作品竟然入展了。从那时起,邱红日开始在衢州文艺界崭露头角。
邱红日的篆刻讲究“以书入印”,作品构思雅静细腻,用刀温润朴拙,章法虚实相生,有金石味。如今,他更开始尝试将古老的甲骨文融入到篆刻中。
在邱红日笔下,线条的纤细和韧劲之间,总有一份跨越时空的悠然古意,于方寸之间尽情绽放。“世间喧腾,人心却不可不保持一份静气。”
邱红日的印中,人面对世界的坚强和韧性都被铭刻其间:“面对当前社会整体浮躁的氛围,人的内心仍然应该保持肉身的温度,安静地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这也恰恰是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