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只马桶盖的“精神”

2016年06月20日 17:36:00 浏览量: 来源:《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 作者:洪慧敏

  再小的问题都认真对待

  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公司会怎么办?“产品质量为上!任何一个小问题,我们都会认真对待。”在松下,从高层到中层,记者不断听到这样的回答。

  公司制造系系长刘廷回忆,大约两个星期前,“有位一线员工反映,连接喷嘴软管的小三通处出现渗水。”

  一边说,刘廷一边打开了手机所拍的视频。记者睁大眼仔细看,才发现一个长方体的小零件,隔了一分钟左右,会缓缓地落下一颗水滴。

  “这个出现问题的小零件是喷嘴组件上的三通接头,装在马桶盖水箱旁,用户一般是无法看到的。而且这一分钟一滴的漏水,只有在使用冲洗功能时会出现。即使这个‘不良品’流出去,用户也不可能发现,更不会影响产品使用……”但是,按照松下的制度规定,这就是一个质量“问题”。于是,刘廷马上报告。

  几分钟后,上司指示刘廷:“在问题没有查清前,相关的生产线按照规定全部停工,在库的5000多台相关马桶盖成品全部封存。”

  不久,问题查找出来了——是连接喷嘴软管的小三通外径水箱出现了0.2毫米的“段差”——这个小隙缝相当于“两根头发粗细”。

  刘廷立即组织制造线的上百位工人重新返工。“返工花费的工时是正常的1.5倍。也就是说,本次事故仅花费在工人返工时段的工资,就需要多支出10多万元。”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还落实了一系列防止类似问题再发的改善措施。

  而在马桶盖的技术研发端,因为追求产品质量也在不断进行类似的“返工”“反复”等。

  松下家电研发开发(杭州)有限公司,负责松下智能马桶盖技术研发。公司研发部部长胡一凡告诉记者:“研发肯定会有反复,反复当然累死了。但我们从‘顾客利益至上’来考虑,根据市场的反馈不断修复。如果没有这样的坚持,事情永远做不到最好。

  临近采访结束,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反复’在松下是常态,我们力争永远做到最好。”

  ■相关链接:

  中国制造呼唤“工匠精神”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在全球制造业产出占比已从2000年的7%上升到2012年的19.8%。但是,中国制造业在当下却出现了“尴尬”的一幕:一方面,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购物冲动的消费者,去年全球近一半的奢侈品被中国人买走;另一方面,皮鞋、汽车、马桶盖、口红等各种商品,中国制造业产出堪称全球第一,但不少制造企业却陷入产能过剩的烦恼中。

  去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提出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为此,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为实现此目标,当前尤其需要培育“工匠精神”。如何培育?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陈劲对媒体说,教育是根本,强化对工匠的奖励机制,建立让工匠专心于技术的组织,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建立创新失败补偿机制。创新创业来不得浮夸,回归“工匠精神”,用实干与可靠的技术与发明来扎扎实实地解决人类面临的难题、中国经济发展的困境、产业技术进步的瓶颈,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核心和根本保障。唯有如此,我国产业核心技术的获取、复杂产品的创新能力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