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曾家快:守住修造廊桥的手艺

2017年03月01日 09:26:24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张磊

  心与手结合,才是最好的修桥技艺

  皮肤黝黑、身材结实,一双粗糙老茧的双手。话虽不多,一看曾师傅就是个手艺人。

  “我不需要图纸,我心中就有一幅图纸,”曾家快说起自己修桥技艺,似乎云淡风轻。

  “1990年我正好19岁,开始学徒做木匠。2002年,我开始接触到木拱廊桥。当时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做的,因为当时没有多少人做这门手艺了。”

  如何做到分毫不差,如何精准确保一座桥的安全竣工,结构上如何保时保量,如何挑选到有韧度的好木头,曾家快都有着一套自己的修桥艺术。目前,他负责文兴桥的修复工作,“修复过程中,每一块木头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曾家快表示。

  每座桥的诞生都凝聚着他和团队兄弟们的智慧与汗水。问及修桥难不难,曾家快笑言,“你去钻研摸索它就不难了。”

  “在我们这里,一般做家具的叫做‘小木匠’,只有造了多年房子的才叫‘大木匠’,这才有机会学习造廊桥的本事。”曾家快说,因为修桥造桥,自己也备受村里人尊重。在做了12年“大木匠”后,他开始钻研泰顺随处可见的廊桥。

  都说好的手艺人是心和手的结合,心与手的高度统一会把你带到一个非常平静的开悟的境界,生活中一些繁琐事情就不会对你构成太多打扰。这是匠人的体悟。

  曾家快是个好的手艺人,质朴谦和,只是专心致志地做着自己的事。他能用斧头剥开鸡蛋,也能用木头棍子做出木工廊桥的模型。

  从年幼学徒到如今成为国家级的木拱桥营造技艺的传承人,曾家快没有经过系统的匠人训练,但“开悟”、“体悟”的境界在他身上却能一一体现。

  “修到修不动为止”

  曾家快自家的店铺就在“最美廊桥”姊妹桥之一北涧桥附近。北涧桥始建于明清时期,有三四百年历史。平日里来往的人很少,一到节假日,来北涧桥看桥的游客也慕名来到曾家店铺看一看。

  店铺里摆着曾师傅的证书,其中一张是他被评为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木拱桥技艺现在已经快失传了,问及这门技艺最重要的一点。曾家快说,身体要好,要有耐心,当然还需要一些天分。

  “到目前为止,我新建的廊桥有12座,修复的有4座。”曾家快一个一个的数着,舍不得漏掉一座他修过的桥一样。桥于他而言,如同孩子一样。

  一边建造,一边摸索,这似乎是老的手艺人的得心应手的秘诀。时间久了,对桥就有了特殊的感情。“修桥是一辈子的事情,桥最怕瓦漏,去年我修过罗阳镇外的察溪桥,整个桥身跨度大(44.3米),高度达40米。难度是很大的,我自己花钱去把这座桥修好。”

  如今的曾家快是泰顺县内有名的手艺人,驱车百公里前来找他讨教的人很多,他都来者不拒。现在的他是一个大忙人,一边忙着修桥,一边还要带徒弟。

  2003年,曾家快师从木拱桥营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董直机师傅,从此踏上了修桥造桥的不归之路。“因为当时大家都说这个没人做了,我就去试验一下。一边打工,一边做。当时我们把每座桥都数字化成手稿,我自己做了一个模型。”

  师承这个传统在中国最为普遍,曾家快也收了3个徒弟,大的48岁,小的26岁。当然也有慕名自己来学的。“我想过要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但是现在找不到合适的传承人。”曾家快略有点遗憾,但仍然笑呵呵的。

  “我自己要一直做下去,做到做不动为止。人必须学一门手艺,守护好一门手艺,学好了必须要做,做到一定程度就越做越熟。”有着一儿一女的曾家快说,我们手艺人靠手艺吃饭,守住这门手艺就是守住了自己。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