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楼仲平:小吸管大匠心

2016年11月02日 10:43:38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白丽媛 杨晨 陈华栋等

zjrb2016110200019v03b004.jpg

  “一根小小的吸管,能有多大花头?”这是许多人初次接触楼仲平时,冒出的第一想法。

  也不奇怪,这个产品门槛低、技术低、起点低、利润低,算得上是上百万个义乌小商品当中最难做,也最不值得去做的产品。

  “很多发达国家都有这么一群商人,他们家族企业几百年只生产一种商品,但却能把这种商品做成艺术品、奢侈品。”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说:“我就是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

  今年7月,瑞士日内瓦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向全球162个成员国发布了《聚丙烯饮用吸管规范》ISO国际标准,这一标准正是由双童主导制定的,“双童”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行业游戏规则的制订者。

  22年时间里,楼仲平把一根微不足道的吸管做精做深,获得了全球塑料吸管行业三分之二的专利,将“双童”品牌做成了全球吸管行业的第一品牌,把每根只赚几厘钱的吸管做成了年产值上亿元的隐形冠军。但楼仲平始终说自己就是一个在义乌土生土长的“匠人”,在他看来,工匠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更是一种追求、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是耐得住寂寞的承诺。

   一根吸管

  有“匠心”情缘

  记者到访时,楼仲平刚刚送走一批重要的客人。

  这60多位客人全是来自浙江省各个高校的创业导师,他们来到双童“取经”,希望楼仲平能给他们讲讲创新与坚守的故事。

  谈起讲课的内容,年过五旬的楼仲平神采飞扬。虽然工作非常忙碌,但他最乐意去上课,为大家讲讲什么是“匠人”思维,如何把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义乌商人多经历过“鸡毛换糖”的故事,楼仲平也不例外。14岁从“鸡毛换糖”开始,收过废品,卖过牙刷,放过氢气球,搞过有奖销售,摆过地摊,做过铁匠,搞过养殖……经历过20多个行业的摸、爬、滚、打后,199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楼仲平选择了“一根小吸管”作为重新创业的起步。

  做吸管最初的几年,楼仲平也无数次为选择这个行当而懊恼,因为这个产品低、小、散,难以为人关注,在餐桌上都是白送他人使用的,很难挣到钱,根本不值得投入太多的精力去经营。

  但2000年的一次日本之行,彻底改变了楼仲平对吸管的认知,也促使他转变发展思路,让“双童”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楼仲平回忆说,他第一次跟随客户桑原道昭先生到日本考察业务时,去了奈良的一家一次性筷子工厂参观,这个小工厂只有十来台不算太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一二十个员工,但生产出来的一次性筷子却让他十分震惊:虽说是一次性筷子,却做得像工艺品般考究,包装更是极为精致。当然,售价也吓了他一跳:五双包装的一盒筷子,出厂价格竟然高达四百多日元,相当于人民币六元多一双,是国内同类一次性筷子批发价格的一百多倍!

  为什么日本的企业一根筷子可以做五十年?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日本企业能做出中国同等规模企业的百倍产出?这次参观让楼仲平很受触动,之后的十几年里,这家筷子工厂的“工匠思维”深深地影响了他对企业和产品的经营思维,让他跳出传统制造业的思维模式,深刻地认识到通过坚持和创新完全可以改变企业的真理,从而影响了双童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始终坚守在“一根吸管”上,并通过专注不辍、精进创新、用心经营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童工匠思维”,使“双童”逐渐摆脱了薄利多销的粗放经营,逐步形成了精细化管理、生态环保、与员工共成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彻底改变了世人对吸管行业的低、小、散、弱的传统认知。

  公司二楼,楼仲平正在打造的“吸管博物馆”装修已经接近尾声。他希望能通过这个窗口,不仅展示吸管的历史与动态,更多的是让工匠精神传承下去,成就百年企业。

  “如今中国的制造业不缺规模,缺的正是精益求精的品质。”在楼仲平看来,做企业是一个链式发展过程的持续积累,需要看得长远,需要从长计议,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持续坚守和专注,更需要扎根于内心的“匠人之心”。就像他手中这一根吸管,虽然微不足道,但只要挖空心思去做。不去盲目和别人攀比,而是专注于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也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做企业要有一颗‘平常心’,要简单,有时候甚至要‘一根筋’,企业家真正把自己精力和心思的90%花在内部经营和企业管理上,企业就自然而然会好起来。”楼仲平说,只有真正把企业做好了,所谓的名也好、利也罢,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所有这些特质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我们要认知的“匠人之心”,也就是现在社会极力在倡导的“工匠精神”。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