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名老药工的初心——

诚信有天知

2016年08月25日 14:44:11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张丽红

 QQ图片20160825104941.jpg

非遗传承人丁光明制作药丸。  叶建华/摄 

   继承传统中进行创新

  在丁光明工作间的柜子里,有一大摞笔记本,这是他的“秘笈”。

  “这本是1995年的。”丁光明随手拿出一本给记者看,里面除了用药配比等专业知识,还有许多感悟,比如,其中一页写着“磁朱丸”,时间1995年7月11日,文内写到:本次有开裂现象……事先总以为没问题,话说得太保证了,结果估计不足,真是老经验遇着新问题!

  正是因为肯吃苦、爱思考,丁光明得到了许多老药工的认可。丸、散、膏、丹,每个组的老师傅都很喜欢他。“每个组的师傅都收他做了徒弟,他就像金庸小说里的郭靖,得到了几个师傅的真传。”胡庆余堂国药号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永胜笑着说。

  在制药的过程中,丁光明也在尝试着创新。

  “比如六神丸,以前都是六味药一起磨粉,磨好后再一起泛丸,因为有的药粘性大,所以不容易操作。”丁光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六味药分开磨粉、泛丸,其中三味作为内层,这样粘性小,便于制作。

  再如珍珠粉,以前只能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制作,天气热了制作容易变质发臭。丁光明想出了乙醇杀菌的办法,这样,一年四季都能制作了。

  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丁光明现在是个“网络红人”,就在上个月,新加坡一家电视台还来拍摄过他的制药技艺。

  今年5月,一部名为《本草中国》的纪录片上映,片中专门展示了丁光明手工泛丸的传统技艺。

  几年前,丁光明手工泛丸的镜头还曾在纽约时代广场的杭州城市宣传片里亮过相。

  丁光明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这些年,丁光明也收过不少徒弟,但能坚持下去的却很少。

  “90年代的时候带了个徒弟,都学了四五年了,最后还是改了行,太可惜了。”丁光明说,跟其他行业比,药工是个需要积累的行当,前面几年会比较苦,收入也相对较低,比较难吸引年轻人。“这些徒弟里有一个跟我时间最长,有十几年。”丁光明说,这个徒弟也是工作最对口的一个,现在在胡庆余堂药厂的丸剂车间工作。

  “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中药文化节,也是想让市民走进中药、了解中药,促进中药技艺和文化的传承。”张永胜说。

  随着机器制药的发展,手工制药急剧萎缩,但在丁光明看来,手工制药不会被取代。“机器要大批量的,手工制药更灵活方便。”

  什么是工匠精神?丁光明也有自己的理解,“我们说木匠、铁匠、泥瓦匠,技术好的才叫匠,怎样才能技术好?我觉得最重要的还做人。要勤勤恳恳地,不要投机取巧。”在收徒弟时,丁光明也依然如他的师傅那样,把“做人”放在第一位,“为顾客着想的药工,做出来的药才对得起老百姓。”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