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名老药工的初心——

诚信有天知

2016年08月25日 14:44:11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张丽红

非遗传承人丁光明制作消食保和丸.JPG

非遗传承人丁光明制作消食保和丸 

  双手轻轻一抖,几百颗药丸瞬间列队飞了起来,竹匾轻轻一挪,药丸又乖乖跃入其中。

  在胡庆余堂手工泛丸工作室,67岁的非遗传承人丁光明正在制作一款“消食保和丸”。抹水、加药粉、泛制、筛选……淡淡药香中,一粒粒药丸开始成型,在丁光明的手中,药丸仿佛有了灵性,在竹匾里跳起了欢快的舞姿。

  里约奥运会上,菲尔普斯身上的乌青让世界认识了中医拔罐的魅力。而在中国,无数像丁光明一样的老药工则几十年如一日做着中医背后的中药炮制工作,身体力行地传承着工匠精神。

  做药之前先学做人

  1966年,17岁的丁光明经人推荐进入胡庆余堂做学徒。

  “前两年都在学习做人,后面才开始学做药。”刚进入胡庆余堂,丁光明被分到了粉碎车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勤奋、肯吃苦的小学徒赢得了大家的称赞。粉碎是制药的前期工作,药材粉碎后要送到其他制药车间再去加工。在送药的过程中,丁光明认识了不少制药师傅。一年后,丸剂组长看中了这个小伙子,收他做徒弟。

  “我们做药内心要实事求是,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丁光明说,师傅话不多,但却通过言传身教告诉他做药、做人的道理。

  丁光明至今还记得,有一次师傅在熬制驴皮膏,刚好有个重要的事情跑开了,就让他过去看着。“师傅是宁波人,他交代了我几句,但我没太听明白。”丁光明说,等师傅回来发现,药已经熬焦了。

  “师傅惋惜地说着废弃了废弃了。”之后就自己掏钱重新去配了药帮人熬,一直到晚上8点才弄好。

  “他一直说,做事情要对得起人家。”这件事情给了丁光明很大的震撼,之后,他对胡庆余堂里挂着的“诚信有天知”牌匾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

  如今,这个故事被拍成了微电影,成为胡庆余堂员工的入职第一课。

  药丸大小精确到毫米

  在丸剂组跟着师傅打了一年杂,丁光明开始正式学习做药。

  中药常见的剂型有丸、散、膏、丹四种形态,在丸剂组,丁光明学习的是手工泛丸,即将药粉通过手工加工,最后制成颗粒均匀、大小分量相同的药丸。

  “最难的就是起模。”丁光明介绍,起模是手工泛丸的第一步,也就是把药粉变为小颗粒的过程。

  “有些药店的药工技术不到位,不会起模,就用小米作为内核来做丸药。这样虽然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药就不纯了。”丁光明边说边演示,他正在制作的是一款“消食保和丸”,成品“梧桐子大”。精确来说,就是直径大约5毫米。

  丁光明随手抓了颗药丸,用尺子量了一下——刚好5毫米!

  制作丸剂的分寸很重要,量加多了、力用大了,都会产生偏差。丁光明还记得刚刚入门时的一件事情,一个师兄在制作“六神丸”时,把药丸做大了,技术科和药监科开会时专门通报了这件事:本次六神丸偏大,29粒的重量等于30粒。

  “六神丸是丸剂中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丁光明介绍,六神丸成品直径大约1毫米,100粒的重量也才0.25克,但按照标准,100粒的重量偏差不能超过两粒,可见难度之高,要求之严。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