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王文祥:干净之水,我之所求

2016年07月29日 14:37:06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严 瑜

  让慈善心代代相传

  交谈时,王文祥的手边总是放着一瓶水,说一会儿就得喝一口。王文祥说,此前他并没有这个习惯,这是10多年前患鼻咽癌时留下的后遗症。

  2005年底那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王文祥在成功收购JM公司仅仅10天之后,就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打击。按照医生当时的说法,王文祥所患的鼻咽癌已进入第四期,如果不立即接受治疗,他最多只有一年的生命。

  此后的6个月中,王文祥接受了长达195个小时的化疗和37个小时的电疗。从事业巅峰跌至人生谷底的沮丧,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治疗的痛苦,这些都让王文祥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生命真的非常宝贵,最重要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你爱过谁,做过哪些有益的事。”

  而这也正是年少时,王文祥最常见父母做的事。“我妈妈待人非常和善,虽然自己没有钱,但家里来了客人,她都会煮很多菜。”王文祥说,父亲也是一样,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却总是教导孩子,要常帮助他人。

  病愈之后,王文祥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注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或许是因为体会了人生的变幻无常,王文祥一直坚持,做慈善就一定要很有效率,能帮越多人越好。

  一次机缘巧合,始终和水打交道的王文祥,将目光瞄向遥远的非洲,那个干旱的大洲。“之前也有不少有心人给非洲捐钱挖水井,但这只能解决当地人的饮水问题。”王文祥说,自己始终记得在东非国家乌干达亲眼所见的场景——衣衫褴褛的妇女和儿童,在炎炎烈日之下,头顶水桶,徒步两三公里,取回的却是受到污染的脏水。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王文祥发现,“其实非洲不是没有好的水源,只是没有好的管网,无法把水输送到需要的地方”。让尽可能多的非洲民众可以便捷地喝到、用到清水,这个念头在王文祥的心里扎下了根。

  从2008年起,王文祥为塞内加尔、乌干达、肯尼亚等8个非洲国家的几十个村落陆续铺设了600公里的塑料水管。在一些村庄,他甚至亲自带着公司的技术团队,免费安装输水管道。

  如今,顺着一条条管道,源源不断的清水流入原本缺水的家庭、干涸的土地,近30万非洲民众的饮水问题由此改善。

  “我们当时投入了差不多300万美元,分在每个人身上还不到8美元,可是效率很高。”王文祥说,最令他高兴的是,有了干净的水源,越来越多的男人回村耕种,并将种植的蔬菜水果销往外地。“这样,他们就可以渐渐变得富有、独立,也能有更多机会接受教育。”

  现在,做慈善时,王文祥常常还会带上自己的3个孩子。他说,正如父母当年的言传身教在他心里播下慈善的种子,他也希望给孩子们树立榜样,将这份爱心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