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他育种的麦子,装满上亿人饭碗

“农民院士”赵振东:论文写在田里,成果留在农家

2016年07月19日 07:55:32 浏览量: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叶婧

146582212242709408.PNG

  丰收6月,麦浪翻金。无论是齐鲁大地还是北疆南国,广袤的农田中常年都会见到一位古稀老人的身影,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他所育成的“济麦22”等名优系列小麦品种,已累计推广超过4亿亩,解决了1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新增400多亿斤小麦和400多亿元经济效益。他就是“论文写在麦田里,成果留在农家中”的“农民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

  查看苗情:“窝在车里就‘蔫巴’,一进麦田就‘返青’”

  麦收季,金满地;麦收忙,粮满仓。每年夏收,也是农业育种工作者最忙碌的季节。已过古稀之年、拄着拐杖的赵振东也不例外。

  赵振东今年74岁,从事小麦育种已32个年头。记者近日跟随赵振东到山东省莱州市查看苗情,从济南出发约4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天高云淡,赵振东却无心观赏风景,还不停变换坐姿。“老毛病了,从腰往下,胯骨、膝关节,没有一处不疼的。”赵振东解释道。

  跟随赵振东工作多年的育种团队成员李根英告诉记者:“赵老师就像小麦,窝在车里就‘蔫吧’,一进麦田就‘返青’。”

  果不其然。刚到目的地,赵振东就利索地拄着拐杖下车了,大步流星向麦田走去。记者关上车门这一转眼工夫,他已经走到人群的最前面。

  麦田里的小路不好走,一脚深一脚浅,赵振东却走得很稳。发现“新情况”,赵振东就躬下身子,用胳膊横扫一圈,看看麦秆的弹性和根部的病虫害情况;再用手掌抓一把麦穗,握一握,看看麦穗的紧实度;最后随手找一株麦穗,摘下几颗麦粒,放进嘴里咬一咬……

  这套“规定动作”一做完,这片试验田里小麦的抗病抗倒伏性、灌浆情况、筋度等数据,就已经记进赵振东的心里。常年在农村一线,让赵振东对麦田情况的直觉判断如仪器一般精准。

  “赵老师一年中一半以上时间都出差在外,要么在麦田里选种子,要么就在各省看苗情,仅今年以来就已经跑了北京、河北、河南、江苏等近10个省份。”赵振东的科研秘书曹新有说,“越是寒冬酷暑、风霜雨雪,越是要到田里去,看看麦子倒没倒、病没病、冻没冻,我这个年轻人都常常觉得体力精力难以支撑,但赵老师却从没有叫过苦、喊过累。”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