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陈贤兴:在物联网领域 利尔达高瞻远瞩

2016年07月12日 16:15:31 浏览量: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余加新

res04_attpic_brief.jpg

  经历了这个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的苦乐,也分享了这个国家翻天覆地的发展,陈贤兴已经很知足了。

  几十年前,那个为了吃一顿饱饭辍学到广东弹棉花的初中少年,根本想不到自己会有后来的日子:搞销售的时候成了行业内有名的营销专家,做管理的时候又成了业内知名的管理高手;没读过几年书,本以为自己会成为一个“农民伯伯”,在努力之下却成了集团企业创始人、大学客座教授。

  在他的带领下,利尔达公司从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团队到现在的近千人,从业绩百万到现在的十几亿。十几年来,利尔达涉足物联网智能楼宇、智能酒店、智能家居、智慧商业、智能净水、无线抄表、智能停车、穿戴式智能产品等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取得了一系列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他一手创立的利尔达作为国家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参与了12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起草。集团拥有23项发明专利、208项实用新型专利、40个外观设计专利和141个软件著作权,去年其品牌价值飙升至45.98亿元。

  拥有自己的新三板上市公司,拥有中国数一数二的物联网科技园区,集团是国内物联网嵌入式解决方案的行业领头羊,这样一份偌大的事业,蒸蒸日上,前景美好,要名有名,要利有利,陈贤兴究竟还想要什么呢?

  钱,十几年前就挣够了。陈贤兴要的是这份工作带来的热情和美好。活着,不就是为了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我吗?

  但无论如何,他还是觉得自己和公司的创业元老们急流勇退的时候到了,应该放手把事业交给下一代,让年轻人接棒去闯。

  笃学

  几乎所有的休息天都用在学习上

  陈贤兴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是聪明、好学。

  1976年,虚龄15岁的陈贤兴上到初中二年级,辍学了。家在温州农村,实在太穷,穷得买不起一本《新华字典》。能吃顿饱饭,对当时的陈贤兴来说,显然比读书更重要。

  第一次讨生活,陈贤兴跟着村里的大人去了广东,糊口的手艺是弹棉花。谋生的操着温州话,主顾说着粤语,自然鸡同鸭讲。19个人三天里身上没有一分钱,能活下去是唯一的念想。很多年后,当陈贤兴和自己的孩子聊起那段经历,年幼的女儿说:爸爸,没有现金,你们难道不会用信用卡吗?

  四个月后,当陈贤兴离开广东时,他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不带一点外地口音。

  1978年的温州,商品经济的提法忽然热了起来。陈贤兴卖纽扣、卖服装、办服装厂、组装手表,什么能挣钱就干什么。他开始代理分销外国一些知名品牌的电子元件,被评为温州鹿城“首届优秀青年企业家”。

  陈贤兴用好学来弥补自己方方面面的不足。看到好的营销模式,记在心里,回家反复琢磨;遇到能干的营销人员,想方设法和对方套近乎请教。1991年,他重新学拼音,玩电脑。凭着自己敏锐的感觉,他断定未来将是计算机的世界。

  从上世纪末开始,他几乎所有的休息天都用在了学习上:1999年,在浙江大学完成了大专学业;2003年,通过了浙江大学总裁班的学习;2008年,又上了浙江大学的金融投资班。

  每个和陈贤兴聊过天的人都被他精深的专业知识、条理清晰的思路、渊博的学识储备所折服。他经常会被一些工程师同行问:“陈总啊,你是清华还是浙大毕业的?陈贤兴总是笑笑说,哪里啊,我就是一个农民伯伯”。

  这个“农民伯伯”同时也是杭州市人社局特聘的大学生创业导师、中国计量学院特聘客座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他经常给大学生、同行、创业者、政府部门领导讲课。“工作也是学习,一辈子就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陈贤兴说,“尤其是作为领导,他的行为方式可以带动一大片人。”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