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韩省华:种菇养蕈三十春

2016年06月28日 02:59:29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陆遥

  菇农有了新法宝

  “不能让菌菇只停留在初级农产品阶段,要通过高科技手段,培育优质品种,提升菌菇价值。”在接触庆元菇民后,韩省华深有感触,开始了菌菇科研之路。

  “过去,代料栽培食用菌基本都用熟料,培养基杀菌温度需达到100℃并保持恒温几十个小时,费时费力费能源。”韩省华了解到,在古代,由于缺乏高温灭菌的条件,食用菌栽培都用生料。若是能对生料低温灭菌、缩短灭菌时间且不损失其养分,用时省,能耗低,一定能给食用菌生产者带来巨大效益。

  通过多次试验,韩省华摸索出一套将化学手段和物理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将生料的消毒温度控制在80℃到100℃之间,即可达到灭菌目的,由此也成功开发出让他引以为豪的食用菌栽培新成果——“促酵剂”。与传统工艺相比,“促酵剂”能使每吨培养基节约人工和燃料费110元左右,产量却能提高10%。

  “促酵剂”很快被应用于生产中,被菇农称为“种菇新法宝”。2008年,“促酵剂低碳技术”在完成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过程中得到推广,惠及1万多家农户,并在20多个省市广泛应用,栽培量达到13亿袋,省工节本增效近10亿元。

  现在,韩省华听到陌生的电话,就知道是菇农为“促酵剂”而找他。“有技术的农民,是21世纪最受欢迎的农民。”韩省华说。

  一腔痴情在菌菇

  “蘑菇之道,广博深远,山中采菇识之,田园栽菇食之,室内写菇画之,歌之,颂之,咏之。唯日耕夜耘,湛练修艺,宏愿博义,方能使其形神飞扬,唯民众普及,久而反复,则天地人和,永久恒一。”今年60岁生日时,韩省华写下这段文字。种菇30多年后,如今的他有着更远大的目标:不仅要做菌菇种植专家,做农业科技好手,更要成为菌菇文化推手,将我国的菇文化推向世界。

  这些年来,韩省华走南闯北,收集野生菌种标本达3000多份,建立起“浙江省食用菌种质资料库(中心)”,方便大家对食用菌种质资源做系统收集、分离。在杭州,他还义务做起“蘑菇鉴定师”,主动公布手机号,帮助市民分析采到的菌菇能否食用。

  此外,他还创作了几十首与菌菇相关的散文、诗歌,并运用油画、国画、蜡笔画、白描等多种形式,将菌菇的形态描画出来。紧跟时代的他,专注于用平板电脑作画,其iPad中收藏的多幅菌菇画作用色潇洒,绚烂而深沉,充分展示出菌菇的灵性。

  “撰写论文,专注科研,毕竟还是和少数行家交流。通过绘画这样的形象思维,更能为大众理解。”韩省华说,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几百幅作品,他已在庆元等地举办了画展。今年6月初,他在前往荷兰参加19届国际蘑菇科学学大会时,展出30多幅菌菇绘画作品,受到广泛好评。

  支撑他画下去的动力,正是他对菌菇持之以恒的热爱。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