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省华:种菇养蕈三十春
韩省华:种菇养蕈三十春
2016年06月28日 02:59:29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陆遥
一大早,杭州西湖区转塘街道一处几万平方米的菌菇生产基地里,一位皮肤黝黑、须发花白的老者,正忙着查看石斛和蘑菇混合种养的情况。他是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韩省华,一位连微信名都叫“蘑菇”的菌菇研究专家。
作为浙江科技学院等5所高校的客座教授、中国食用菌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委,多年来,由韩省华传授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走进万户千家,带动农民走上致富路,其产品也成功打入美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孩童时期上山采蘑菇、做标本,到青年时期研究分离菌种,进行栽培、售卖,再到如今致力推广菌菇文化,回望来路时,韩省华发现,人生竟有大半时间在为菌菇事业奋斗。
香菇之源在浙江
时光倒退到30多年前。1980年秋,因为天麻栽培技术而在当地小有名气的陕西小伙韩省华,作为科技人才受邀到庆元县工作,从此便把一生与菌菇紧密联系在一起。
“现在市场上的新鲜蘑菇,每天可以看到十来个品种。而在30多年前,蘑菇还是个奢侈品,过年都未必吃得到。”韩省华说,庆元是传统的产菇县,但那时,全县的香菇产量不高,名气也不大,年产量只有两三吨,日本的香菇产量却已占全球的82%,很多人因此认为香菇的发源地在日本。
但韩省华深知,早在800多年前,庆元县龙岩村农民吴三公,就发明了“砍花法”、“惊蕈术”和“烘焙术”等制菇及加工技艺。如何为庆元香菇正名?多方打听后,他鼓起勇气给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主任张树庭教授写了一封信。那时,张树庭刚完成“中国全世界草菇栽培起源地”的考证,着手考察香菇的历史。
经过长达一年的书信交流,张树庭被韩省华不懈的劲头感动,多次来庆元深入调研,最终认定中国香菇生产的历史比日本要早500多年,庆元县吴三公和全县三分之二的世代菇民,才是香菇真正的发明者。不久后,张树庭在《热带菇类》杂志发表文章,提出庆元、龙泉、景宁三县是香菇起源地的观点,确立了浙江“香菇之源”的地位,还邀请了22个国家的78位专家来到庆元,举办国际香菇生产与产品研讨会,加快庆元香菇走向世界的步伐。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