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一根一木一生情 一雕一琢一世界

2016年06月20日 16:50:00 浏览量: 来源:《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 作者:王枫林

  福建莆田木雕和东阳木雕的起源类似,都是始于唐,盛于明清,并与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木雕并称为“中国四大木雕”。2010年,莆田木雕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上善若水,与有“荣”焉

  走进善艺工艺美术厂,一位剃着平头的中年男子正在专注地雕刻手上的沉香木作品,桌面上摆满圆凿、扁凿、电钻等大小不一的工具20多把,他就是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李凤荣。

  只见他一边小心地对手上的作品进行打磨修光,一边仔细地把削出的沉香屑装进玻璃瓶里,李凤荣说这是他目前正在创作的主题作品“百子同乐”。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出生在工匠世家的李凤荣,父亲李农民、堂伯父黄丹桂都是莆田知名的木雕艺人,从小耳濡目染。

  “我从记事起就看到爷爷整天拿着刀在木头上敲敲打打,好奇得不行,总想上前凑个热闹。后来爷爷干脆说,你来给我当帮手吧,做好了,我给你奖金。”李凤荣回忆说。

  就这样,11岁的李凤荣自然而然地就入了行,13岁进入莆田工艺一厂当学徒,跟随当时木雕界传人黄丹桂、余文科、朱榜首等人学艺。

  10年的系统训练,让李凤荣学到了扎实的技艺,粗有劈木凿坯的“斧头功”,细如修光、开脸、手脚、锦花、细景等工序,他都修炼得游刃有余。

  如今的李凤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莆田传统木雕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共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49项、银奖20项以及铜奖、优秀奖等多项殊荣。

  从小没读过什么书的李凤荣,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就是一种“笨”精神。“至始至终只做一件事情,不投机取巧,反复去做,就会有回报。”

  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

  李凤荣心里很清楚,传统的莆田木雕用的是龙眼木,但是龙眼木雕一到北方就会“水土不服”,容易开裂变形。要想让莆田木雕发扬到国际上去,继承的基础上必须打破前人的窠臼。

  李凤荣在对各种木材进行尝试后,对其中一种叫“沉香”的木头越来越情有独钟。“沉香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不会开裂变形,更不会腐烂,保养容易。而且沉香质地坚硬,纹理细密,非常适合进行‘精微透雕’”。

  正值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李凤荣的很多徒弟都想离开生产车间自己出去创业。

  “师傅经常在学堂上提这个事情,他说要出去开店可以,但没有品牌效应,是没办法长期经营下去的。”李凤荣的徒弟陈正宇说,“所以还得向师傅学习,多钻研钻研,创造出个人品牌。”

  李凤荣从艺30多年来,已先后带出徒弟400多人,其中不乏有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2015年,莆田工艺美术产业被列入了莆田市三大支柱产业。他觉得,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需要更多人经年累月的坚守和“工匠精神”的传承。

  『人物名片』

   李凤荣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传统的莆田木雕所选的材料主要是龙眼树,但他另辟蹊径,用沉香和檀香等易保存的木材进行木雕创作。

  代表作有“八仙过海”“天官赐福”“瑶池集庆”等。

李凤荣.jpg

1013-12871782.jpg

李凤荣作品“檀香——瑶池集庆”。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