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剪刀的董事长
磨剪刀的董事长
2014年05月15日 17:06:00 浏览量: 来源:《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 作者:王丽
市民主动给他扇扇子
这享受磨刀时有,当老板时没有
创业的初期是艰辛的,租不起房子,晚上就直接在小店地上打地铺。小店利润薄,程得集和老婆只好多花时间,不错过任何赢利的机会。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晚上熬到三四点,两个人轮流顾店。
辛苦经营之下,小店变成了大店。可是随着儿子的出生,程得集觉得身上的担子又重了。把店交给老婆,他又开始往外跑。在四季青卖过衣服,在汽车东站卖过鞋,但都没什么起色。直到2007年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了数字医疗行业。
一番打拼有所积累后,2009年3月,程得集在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创业园成立了杭州目乐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医疗投资、管理、医疗数字化新型设备开发、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如今的程得集已是身家千万的董事长。
看看程得集的右手,磨刀磨出的3个老茧到现在都还有。问程得集,为什么直到现在还要自己带着支部的成员,亲手给大伙磨刀?
程得集说了一件事:一个大夏天,他带着成员到防空洞给大伙义务磨刀,一刻不停的磨刀加上天热,脸上的汗是滴答滴答,可根本没手擦汗。一旁的市民看不下去了,站在边上主动给他扇扇子。
“那一刻我这心舒坦呀,凉风习习,觉得自己是真的融入到杭州了,杭州老百姓是真把我当自家人了。”程得集到现在都记得这一幕,他说那一刻,在杭州他找到了归属感,这是用钱也买不到的。
山里娃成了身家千万的董事长
他要带着老乡更好生活
程得集说,之所以还一直坚持亲手磨刀,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提醒自己不能忘本。
从2004年到现在,这个小镇驻杭州的党支部已经帮助老家300多人在杭州找到了工作,还解决协调了不少纠纷。
“有老乡租了农民房的一个门面开小店,签了3年合约,可小店开了不到一年,房东就临时变卦,不租了,房子要重新拆建。几次协商不成之后,老乡找到了我们支部。”程得集说,后来在采荷街道党支部的帮助下,终于和房东协商成功,获得了合理的补偿。
“不说别的,2009年我的企业准备入驻到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创业园,当时入园门槛颇高,是我们支部书记和采荷街道党支部的亲自推荐,才有了后来的机会。”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程得集觉得,他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安徽祁门历口驻杭州党支部,带着在杭州的老乡们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