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磨剪刀的董事长

2014年05月15日 17:06:00 浏览量: 来源:《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 作者:王丽

  开奥迪A4,后备箱却放着一张长条凳和一块磨刀石。套上红马褂,戴上小红帽,转眼变成了一名志愿者——

15886423_009432.jpg

  一大早,一辆奥迪A4停在了杭州江干区采荷街道文体中心前,车主是38岁的程得集,他打开后备箱,搬出一张长条凳和一块磨刀石,套上红马褂,戴上小红帽,变成了磨剪刀的志愿者。

  菜刀、剪刀,一把接一把,程得集一直低着头,两手按着刀刃,在磨刀石上来回使劲,10多分钟,就磨好了三四把,分文不收。

  有居民问:“你们是哪的呀?”程得集说:“我们就是打工的。”

  又有居民问:“你们是专业磨刀的么?”程得集说:“我不是专业的,可是我们肯定是用心磨的。”

  低头磨刀的大小伙其实是杭州一家公司的董事长,身家千万。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安徽祁门历口驻杭州党支部的支部书记。磨刀的服务,他和他的支部成员们已经坚持了快10年。

  怀揣8000元来杭打工的山里娃

  在驻杭党支部成了党员

  2004年,杭州采荷街道党支部名下挂靠了一个党组织——安徽祁门历口驻杭州党支部。安徽祁门历口镇,一个并不大的小镇却有不少青年小伙来到杭州打工,不少人集中在杭州城东江干四季青、采荷一带。成立党支部一来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二来也为在杭的历口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

  成立之初,党支部的成员5个人不到。

  2005年年初,29岁的程得集和镇上的许多年轻人一样,怀揣着从信用社贷来的8000元和创业梦想,来到杭州。8000元能做什么呢?思来想去,程得集决定还是和许多老乡一样,开家小本经营的小店吧!开店的第一步就是找店面。程得集花50元买了一辆自行车,每天踩着它,在大街小巷找寻合适的店面。只是自行车骑得屁股都起茧了,地段好租金又便宜的店面却还在半空飘。

  人生地不熟,到处碰壁时,程得集找到了安徽祁门历口驻杭州党支部。几番交谈,时任支部书记的汪国元觉得,这小伙是个实诚人。那时候的他甚至还不是一名党员。

  每月20日是党支部例行的学习时间,不是党员的程得集却总是风雨无阻来参加。“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后来听说我正在找店面,支部的老乡们陪着我一起出谋划策,选址合不合适,人流量够不够。甚至有开店经验的老乡还把进货渠道、超市货物的价格体系、怎么辨别真假烟,都手把手教我。”程得集说,就是在支部老乡们的帮衬下,小店总算开起来了。

  2008年,程得集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2010年,成为正式党员。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