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钉子干部”杨传杰十年下派记

2016年08月15日 10:52:56 浏览量: 来源:新华社 作者:徐海涛

  第二次下派:“不要项目不要钱,只留杨书记再干两年”

  2007年,杨传杰结束了第一次下派回到机关。“按理说,回到合肥全家团聚,条件好得多,我却时常怀念在农村的三年。”杨传杰说,给他带来最大触动的,是2009年11月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的离世。

  “我和沈浩是同一批选派干部。从他身上,我认识到一个人要实现价值,不一定要当多大官、发多大财,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民办事!”拿沈浩当镜子,杨传杰下定决心,再去农村。

  2010年初,经组织批准,杨传杰下派到皖西北的涡阳县义门镇小辛村。相比皖西南的木冲村,这里的条件更艰苦。全村8个村民组没一条砂石路,村部在租来的三间民房办公。

  多方筹资建起530平方米的村部,政策上墙、村务公开;引资修通8公里水泥路,打机井40眼,新挖水渠4公里,解决多年的“行路难”、“用水难”。

  两年的下派时间很快,杨传杰争分夺秒帮乡亲们办实事。2012年,小辛村467户村民联名给安徽省委写信:“我们不要项目不要钱,只留杨书记再干两年!”

  第三次下派:留在小辛村,村里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抉择时刻,杨传杰的家人给了他最大的理解与支持。刚上高中的儿子说:“老爸,我知道你是在给大家做事。你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学习!”

  最终,杨传杰第三次选派留在了小辛村。他任职4年,村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引进3家规模以上企业,解决了300多名群众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

  第四次下派:“我的事业在农村,梦想也在农村!”

  2014年9月,杨传杰在小辛村任职期满。他再次申请,希望第四次下派。

  “7年农村工作使我认定,这里有最需要我、适合我的事业!”杨传杰说,他在基层锻炼了能力,改变了心态,实现了价值。

  杨传杰第四次下派的太湖县晋熙镇九龙村,是个地处大别山区的国家级贫困村,贫困人口达752人。

  杨传杰跑遍28个村民组,发现致富难的关键是缺设施、缺资金、缺信息、缺理念。

  如村民李曙光等人凑钱建了个养猪场,由于山路未硬化,车开不进来,生猪、饲料只能“人力转运”。又逢行情低迷,连年亏损,濒临倒闭。

  “扶贫要扶到点子上,缺什么、帮什么!”杨传杰先带李曙光调研市场,判断“猪周期”即将进入上升阶段。其次帮他跑银行,获得50万元贴息贷款。第三,积极争取项目,修通养猪场对外的水泥路。

  去年初开始,猪肉价格迅速反弹。李曙光的养猪场全年盈利一百多万元,还带动了八户贫困户脱贫。

  找准“穷根”,带头实干。杨传杰来九龙村不到两年,全村300多人脱贫,干群齐心兴修水泥路10多公里,修建水利设施30多处。经他奔走,村里失去双亲的孩子小陶得到社会资助,今年以超出一本线30分的成绩考上大学。

  “村里下一步开展‘三变’试点改革,首期一千亩,农民变成股东。还有九龙涧瀑布、吊羊打鼓寨等旅游资源,我们正规划开发……”

  谈起九龙村的未来,杨传杰如数家珍。他说,农村是大有可为的人生舞台,与他的梦想紧紧相连。 

责任编辑:贾歆琰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