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医生集团:热闹过后冷静前行

2016年08月10日 09:27:47 浏览量: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蔡鎏

  2014年7月,国内第一家医生集团成立,彼时正值互联网医疗热风正劲,各类医生集团此后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的医生集团数量已经达到数百家。如今,恰好过去了两年时间,现在的医生集团们到底过得如何?

  医生集团又称“医生执业团体”或“医生执业组织”,是由多个医生团队组成的医疗机构联盟。医生集团可以是独立运营的,也可以下属于某家医院。数名医生在医生集团内团队执业,共享设备,盈利和风险共担。医生集团在国内可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但在国外医生集团的发展历史已百年有余,最典型的是美国梅奥诊所和克利夫兰诊所。梅奥诊所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从一个小诊所,发展成世界著名的大型综合性医疗集团,拥有自己的诊所、医院。克利夫兰诊所的历史也接近百年,它在专业性领域深耕,成为心血管和泌尿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著名医疗机构。

  脱产单干或保守试水

  目前,国内医生集团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体制外的医生集团模式,医生完全脱离体制、自由执业。它们以PHP(医生—医院—合作伙伴)模式与医院展开合作,医生集团不属于任何一家医院,而作为一个独立的平台与多家医院签约。这种模式在美国已经应用多年,也是目前国内很多医生集团采用的模式,典型代表有张强医生集团、杏香园、万峰医生集团等。这样的模式下,医生可以不受体制内的各种行政条框约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但是,这需要医生具有很强的技术和一批粉丝患者,同时体制外的医生集团各项机制还不健全,存在诸多潜在危险,医疗支付也无法与医保打通。在国内,患者多年的就医习惯是选择医院而非医生。即使某位医生在大医院时他的号一票难求,一旦离开后,谁能保证不会人走茶凉。

  另外一种主要模式是体制内的医生集团。与PHP模式相比,这种模式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医生在不离开医院的情况下,加入医生集团,利用业余时间多点执业,以大家医联、广州医生工作室等为代表。大家医联由北京阜外医院医生孙宏涛发起,吸引了一批三甲医生的加入。医生不离开体制,化解了医生走出去的风险。这种模式下,让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医生更方便地建立联系,促进优秀医疗资源向基层医院转移,也有利于基层医生人才的培养,推动分级诊疗的发展。体制内的医生集团也为那些想尝试但又观望犹豫中的医生们提供了很好的试水机会,在风险较低的体制内多点执业、小心探索。目前,国内采取这种模式的医生集团最多,成立门槛低、风险小,暂不触及体制变革,但是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同时,这种“走穴式”的多点执业无法充分发挥医生的个人能力,同时也会影响医生平时的工作效率,并且在“走穴”执业过程中会面临各类的医疗纠纷风险。

  逐步获社会认可

  今年3月,国内首张医生集团营业执照在深圳落户。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医生集团的前景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此前,“医生集团”字眼在工商注册词条上是不能注册的。对此,作为成立国内首家医生集团的张强医生深有体会,当时医生集团在国内还是新鲜事物,工商部门对“医生集团”这几个字还不认可,只能以“医疗科技公司”等名称代替。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深圳发放国内首张医生集团营业执照有着特殊的意义,反映了医生集团已经逐步得到社会认可。张强表示,之前医生集团只能作为医疗投资机构,要办医疗机构还须另外注册医疗公司,所以深圳的首张医生集团营业执照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医生集团得到认可,对于医生多点执业将是一个很好的推动。自2009年医生多点执业开始试点以来,卫生管理部门逐步放开对多点执业的限制,各省市也纷纷推行多点执业政策,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其中一方面原因就是多点执业的申报程序复杂。

责任编辑:张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