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厦门湖里: “党建3+”新模式 引领社工机构新发展

2017年03月08日 12:53:12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王枫林

W020170307374859091697.png

  湖里区社会组织服务园成立于2011年,是全市首家民办社工机构孵化园,入驻了希望社工服务中心、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等9家社工机构,集聚了160多名专业社工人才,主要提供居家养老、青少年辅导、社区矫正等专业社工服务。服务园党总支成立于2014年9月,下辖5家社工机构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38人,预备党员2人。党总支成立后,坚持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通过推行党建育人才、党建促项目、党建助公益的“党建3+”工作模式,不断优化改进社工服务,赢得了服务对象的高度认可。

  党建+人才,推动社工机构健康发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社工机构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为此,党总支主动想办法、出点子,帮助社工机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一是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党总支协调区民政局,与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近50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高校老师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社工专业技能培训。党总支每月组织1次党员集中学习,建立“社工之友”、“总支支委”QQ群,加强业务交流,提升党员意识。服务园社工有12人获得专业领域区级及以上表彰,霞辉的林佩芬获评2013年度全省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湖里区拔尖人才。二是星级评比激发活力。党总支牵头每季度组织一次对员工、党员评星和对各社工机构评级的活动,评比结果上墙公示,营造比业绩、比服务的良好氛围,激发党员和全体员工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三是关爱员工凝聚人心。党总支牵头发动共建单位联合设立“关爱基金”,建立“党员之家”,及时帮助生活困难党员和员工。邀请高校专业教授和优秀社工成立“心灵疏导队”,至少每月一次为员工开展心理疏导。多次组织相亲大会,帮助解决员工的婚恋问题。近一年来9家社工机构员工平均离职率不到10%,远低于社工工作先行的深圳地区20%的离职率,保持了社工队伍的稳定。

  党建+项目,打造专业精品服务。在党总支的推动下,服务园与社区、机关、企业共建,打造党员精品项目。6年来,园内各社工机构共承接社工服务项目130多个,开展服务1.5万多场,服务人次达86万多。一是推动社区、企业共建购买项目。党总支积极与社区大党委共建,引导各社工机构积极参与社区营造、社区治理。社区通过购买社工机构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截至目前,服务园与我市100多个社区开展共建,购买服务项目100余个。党总支还与50多家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共建,与其中10家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如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与万益广场签订了112万元购买项目协议,帮助企业提升管理。二是促进政府职能转移。市、区两级民政、妇联、共青团、检察院等40多家部门单位与服务园党总支结对共建,对社工项目进行联点帮带,培善社工机构与区检察院开展的社工修复式调解项目获评省检察系统十佳案例。2016年,湖里区委还出台《湖里区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规范服务项目的购买和运行。三是党员带头打造精品项目。为保证重点社工项目的质量,党总支要求每个重点项目的负责人小组中至少有1名党员。党总支定期组织党员项目负责人交流座谈,分享项目心得,加强品牌建设。“幸福家缘”女性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邻里餐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守望青春”预防青少年犯罪服务项目等精品项目均由党员社工负责,项目质量获得上级部门和服务对象的一致认可。霞辉党员负责的“照护路上,你我同行”服务项目获得201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

  党建+公益,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党总支充分发挥从业社工的专业优势,建立党员危机干预服务队、培育志愿者队伍、关注社会边缘群体,传递社会正能量。一是建立党员危机干预服务队。党总支组织27名党员社工成立“党员危机干预服务队”,在重大灾害等紧急事件中,协助政府部门进行救灾救济,尤其是受灾群众的情绪宣泄、心理疏导工作。厦门江头“9.19”液化气燃爆事件中,党员社工主动介入,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死者家属的心理疏导。党总支定期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良元老师为服务队成员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党员社工危机干预处置能力。二是培育志愿者队伍。与共建单位开展“党员结对”,社工党员积极向结对党员传授社工知识,帮助培育志愿者队伍。在社工机构党组织的帮助带动下,鑫合一机电设备公司党支部发起成立了一支有117家企业参与的“企业雷锋团”,湖里区禾盛社区的“党员爱心团”也为社区居民津津乐道。三是关爱社会边缘群体。党总支牵头开展“党员社工在行动”活动,关爱失独老人、自闭症儿童、单亲妈妈、残障人士等社会弱势群体、边缘人群,组织“守候童心·牵你小小手”关爱自闭症儿童,“义诊助健康”为失独老人上门免费义诊等20余场次活动,向社会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