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浦江党员干部在城中村改造签约战中 打出勇立潮头的铁军风范
7天6夜完成10个自然村1338农户百分百拆改签约
金华浦江党员干部在城中村改造签约战中 打出勇立潮头的铁军风范
2017年01月25日 09:45:45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浦组宣 李津
浦阳街道珠红村第一大组完成签约。
2017年1月10日,金华市浦江县启动第一批城中村改造签约工作,至1月16日下午3点30分,历经7天6夜奋战,浦阳街道珠红村、浦南街道文溪社区、仙华街道项宅村、仙华村等4个行政村的10个自然村1338户,百分百签订拆改协议,一举攻下拖延8年之久的10个自然村的城中村改造签约战,创造了浦江征迁史上的新奇迹。整个过程“起势快、攻坚猛、落拳重、效率高”,让浦江党员干部敢于勇立潮头的铁军风范,让浦江基层党建推动各项中心工作势如破竹的战力总集成,再次得到彰显与绽放。
一、背景
浦江城中村普遍存在规划管理无序,布局结构混乱,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较差现象。处在城中,却没有城市繁华,说是乡村,却没有乡村韵味。早在8年前,浦阳街道珠红村、浦南街道文溪社区、仙华街道项宅村、仙华村等就开始要求改造,但由于错综复杂的利益诉求,以及一些村霸恶势力的煽动阻挠,使得大多农户观望等待,有部分人甚至认为越是拖到后面越有便宜可占,如浦南街道文溪社区虽然曾4次发起征迁签约,但都以失败告终。
浦江的城中村再也不能继续破败下去了,城中村的老百姓要享受高质量有尊严的生活。在省委部署小城镇综合整治后,2016年8月,浦江全面修订《浦江县城中村改造集聚区安置实施办法(试行)》,决定以“党建+”模式,引领城中村改造,通过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力打响城中村改造签约攻坚战。
二、具体做法
一是沙场点兵、备战强军,练好“先遣队”。为全面打胜这一仗,在2016年9月,县委专门抽调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公安、国土、建设、规划、执法等部门单位的业务骨干,联合各乡镇街道,组成“党员干部征迁铁军”,并由旧城办负责业务指导,组织开展8批共600余人次的业务培训,全面解读《浦江县城中村改造集聚区安置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确保人人业务过关。同时,全方位开展“进村入户、走亲连心”活动,连续对涉改农户开展多轮走访,精准掌握拆迁户详细情况及思想动态,以每日碰头,每日分析研判方式,逐户登记造册,逐户制定对策,确保问题不过夜,疑难全解答。
二是吹响号角,亮剑出击,当好“排头兵”。在全面排查,精准掌握拆迁户信息后,2017年1月10日,县委吹响城中村改造签约战役号角,要求党员干部率先带头签约,各村党组织迅速召开党员大会,落实战斗指令。“我是老党员,我要带头!”在浦阳街道珠红村党员大会上,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吴樟元,当场第一个表态,第一个带头签订协议。浦南街道文溪社区82岁高龄、党龄60年的老党员黄新华,因中风行动不便,催着妻子赶来签约。一直在杭州养病的仙华街道项宅村老党员楼生土,特地从杭州赶回。关键时刻就得靠党员,首战当天,10个自然村130名党员全部签订拆改协议,实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初战告捷目标。
三是全线总攻,抱团作战,组好“集团军”。签约工作要求在农历春节前全部完成,单靠镇村干部力量有限,为此县委响亮打出“没有与城中村改造无关的人”的口号,发动全面总攻。
农村党员包干动员征迁联系户。各村党组织晒出党员包干到户签约实绩公示,以“就亲就近就便”的党员联系农户制度,让每名党员纷纷打出“亲情牌”。快60岁的老党员吴永昶,不仅学会了复印打印,还用微信、电脑远程视频牵手在外的亲朋好友联系户及早回家签约。65岁的老党员项政惠找到涉签联系户时,刚好在搬家走不脱身,他说:“你们快去签约,搬家交给我!”
村两委干部认领负责签约困难户。“有本事就要用出来!”各村党组织纷纷晒出村两委干部包干拆迁“钉子户”清单。在每日碰头会上,村干部们纷纷申报“我负责2户!”“我3户!”“给我4户!”杠了起来,认领任务不到5分钟,村里的微信群就亮起了上门做工作的身影。“只要还有一户没签,工作就不能停。”文溪社区干部周晓丽,坚持每天14个小时以上,上门动员村民签约及现场确权,白加黑连轴转,在这么冷的天气里都中暑了,但她硬是挺着,“我自己的社区,我一定要做好!”
辖区党员干部跨村做通亲朋好友户。针对农村熟人社会的实际,各乡镇街道纷纷搭建农村党建联盟,群策群力攻克难题。仙华街道28个村的支部书记、村主任自发来到项宅村,帮助完成100多户村民的签约工作。后谢村党支部书记杨继善甚至还把妻子拉到现场,帮助做通朋友思想工作。浦阳街道杨田村党支部书记周必生,以“娘家人”身份介入珠红村签约战。浦阳街道中山路社区党委书记董圣航,日夜奋战,帮助文溪社区签下数十户农户。“那怕只是帮忙烧烧水、做做饭,我也要来”,在签约战中,浦江党员干部集体演绎了一场又一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动人场面。
乡镇干部全面负责动员做通联村农户。“只要老百姓有需要,哪怕上几百遍门也不怕!”各乡镇街道干部全面发扬铁军精神,仙华街道执法大队队员叶国强,连续高强度工作,已经高烧好几天,他却与人调侃:“人与机器一样,一年总要几次故障,可是工作绝对不能耽误。”浦南街道人武部长洪宇,第五次到征迁户老楼家中促膝长谈,忘了去接放学的女儿,十来岁的小姑娘哭着步行一个多小时才到家。第二天早上,原本还有顾虑的老楼赶来签约,“将心比心,干部都做到这份上了,我还有什么好讲的?”正是这股精气神,浦江党员干部全面感动拆改签约户,推动他们自觉签订征迁协议。
四是强势出击,精准管控,用好“尖刀连”。城中村改造签约,涉及众多“硬骨头”,许多都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与复杂利益诉求。战役一发起,县委施振强书记就强调,要抓“两头”,即党员干部和村霸恶势力,坚决严惩党员干部违纪的行为,坚决严挤村霸恶势力生存空间。由各单位精干力量组成的“党员干部征迁铁军”,全面约谈党性觉悟不高,没有按时签约的党员,确保签约首日全体党员百分百签约;强势约谈存在违建、出租屋安全隐患、无证生产经营等违法事实的拆迁户,法理施压,促其签约,解决无房户、缺房户、危房户共813户,化解历史遗留矛盾纠纷910余起;强力打击1起私下召集村民开会,鼓动村民集体罢签事件,几名挑头者经过教育,带头签署协议后,主动带动村民签约,确保整个拆改签约工作风清气正。
三、体会与启示
此次城中村改造征迁签约工作圆满完成,没有一户故意阻扰拆迁,没有一例上访事件发生,为浦江未来几年城中村改造开了好头、树了样版。纵观7天6夜的战役,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党建+”是推动工作的关键。打铁还须自身硬。推动城中村改造关键靠人、靠队伍,必须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打造勇立潮头的基层铁军,以“党建+”模式推动城中村改造,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背时,党员干部义无反顾站出来,带头签下字,当上级政策被群众误解抵触时,党员干部主动一遍遍地上门做工作,让党建成为撬动全局工作最重要的扛杆,成为推动中心工作最重要的节点。
——公平正义是最强的制胜法宝。以往拆迁工作难,农户持观望态度的主要原因在于政策透明度不够清晰,少数人员成为既得利益者,必须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坚决严惩党员干部违纪的行为,坚决打击村霸恶势力,彻底扭转不正之风,以政策的“阳光透明”,换取百姓的“信任拥戴”,让善良出头天,让正义看得见,以公平正义促使社会信任度的回暖,促使政府公信力的回归。
——党群联动是最大的推动力量。群众是城中村改造的主体。城中村改造必须紧紧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找准群众的痛点与关注点,通过党员干部的引领示范,走出一条党风引领民风、党员面貌决定村容村貌、党的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子,通过党员干部感动自己、感动村民,实现党群联动、同频共振,推动我们前进的脚步、推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下同欲是最快的效率保障。城中村改造普遍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和复杂利益诉求,必须组建起由各个单位部门精干力量组成的政策处理小组,运用好农村熟人社会的资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坚持群众诉求在第一时间解决、群众反映在第一时间回应,地痞流氓在第一时间打击,营造大军压境的紧迫感,织就牛刀杀鸡的敬畏感,以强大声势推动征迁农户签约。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1-25宁波:廉洁提醒 念好节日"紧箍咒"
- 2017-01-25金华:绷紧纪律过廉节
- 2017-01-25宁波海曙:发布党员干部微信使用廉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