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杭州临安:强基固本,奏响大合唱

2016年12月08日 10:47:17 浏览量: 来源:今日临安 作者:周咏南 廖小清 张伟星

  转变观念——

  从“要我抓”到“我要抓”

  日前,记者来到河桥镇中鑫村委会办公楼时,看到一片忙碌的景象:村干部和群众有的在搅拌水泥、有的在砌墙、有的在粉刷……

  而在过去几年,村里没怎么建设公共设施,还欠了一屁股债,连村党总支部开会的地方都没有。中鑫村于2007年由三村合并而成,但村干部并不“合心”,村账务也不规范。村班子没有凝聚力,以致村里发展滞缓,上级的许多好项目到了村里却成了半拉子工程。

  针对这个突出问题,督查组建议将该村列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并建议免去村原党总支书记的职务。市里通过这次地毯式督查,共确定了16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

  今年8月,临安市委从列入优秀年轻干部三年培养计划的540人中,挑选出16名干部脱产担任16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的“第一书记”,通过抓党建聚民心、促发展惠民生,为农村长远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党组织要强,首先阵地要建起来,让党员有地方开展组织活动。”中鑫村“第一书记”吴士伟到村里后,带着村干部四处争取资金修缮村党员和老年活动室。村里有起色,大家心也齐了。随后,他又发动村干部和群众制定村两委班子加强作风建设规则和村规民约等6项制度,对村两委班子、党员、村民小组长等无特殊情况不参加会议的,一律在村公示栏曝光,邀请群众来评说。

  人心凝聚能量大。现在,中鑫村的主干道拓宽工程已经启动,拖延好几年的土地复耕项目同时启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也顺利启动,仅这个项目完成后,就能给村集体带来近400万元的收入。

  “基层党建,嘴上说重视是没用的,关键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河桥镇党委有关负责人说,督查组发现该镇11个村有8个村的主职干部不团结,既有多村合并而成的客观原因,也有镇党委重视党建不够的主观原因。

  被点出问题后,镇党委班子倍感压力,最近他们出台了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及监督问责办法,规范村级事务运行。

  动真碰硬的督查,既让基层党建薄弱的地方出了汗,又让暂时领先的地方有了动力。如今,尝到抓好党建的甜头后,各镇街、部门、村(居)都从过去的“要我抓”变为“我要抓”。

  目前,督查组和市委有关部门,还不定期开展督查和暗访,开展督查“回头看”,督促开展立行立改、即知即改工作。截至今年11月,镇街、市机关部门、村(居)反馈问题整改率分别达到91%、89%和85%。

  系统提升——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今年以来,每季度一场的镇村书记“打擂比武”活动在临安反响强烈,先后有8个镇街和17个村(居)党组织书记登台亮相,主会场坐的是市四套班子、各镇街和机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市级“两代表一委员”代表,其他镇村干部则收看视频直播。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每次“打擂比武”的主题各有侧重,但是大多围绕党建这个重点。通过“比武”,既是检验基层抓党建的责任落实和实际成效的检验,也是发挥典型引领的作用,营造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在今年4月举行的首次“打擂比武”中,玲珑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勤第一个上台发言,他主要介绍街道开展的“1236晒业绩”工作法,通过市管干部、街道中层、一般干部和村主要干部晒业务的方法,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

  张勤告诉记者,每一次“打擂比武”都像一次赶考,党建抓不好就是失职。根据规定,各镇街和村(居)书记参加“打擂比武”的情况,都将作为年底党建责任制考核和书记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并作为“五好”服务型镇街创建和临安“五星”级村党组织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这等于给我们上了一个党建‘紧箍咒’,倒逼每位‘一把手’必须聚精会神抓党建。”

  从市级层面组建党建督查组,到下派农村“第一书记”,再到“打擂比武”,临安形成了一个从市委、党建职能部门和各单位、党建督查组、广大基层党组织在内较为完整的党建责任传导系统,对基层党建责任传导链形成有益的补充。也就是说,党建工作不再只是党建职能部门唱“独角戏”,而是成为上下重视,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如今,不管是镇街村(居),还是机关部门,都把党建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太阳镇专门出台党员、村干部底线管理办法,对不合格党员和村干部进行处理,已有9名党员干部被诫勉谈话,两名村主职干部被调整;市交通局借督查的东风,8家下属单位困扰多年的体制机制问题得以理顺,并出台局机关干部和下属企业班子成员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以便组织随时掌握相关情况。

  实践证明,基层组织弱,则矛盾问题多;基层组织强,则工作推进好。今年1至11月,临安市级受理的来信来访同比下降15.95%;全市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5%和18.5%。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