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浙江临海900多个村党组织坚持“学习日”制度

学习强党性 每月来“赶集”

2016年11月03日 15:05:17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李攀 王宏荣 李振国

  新风拂面来

  补思想之钙

  1984年6月21日,讨论建村办工厂;2003年1月27日,讨论给困难户送猪肉,讨论村民建房问题……在涌泉镇泾东村村委会的档案箱里,75岁的老文书冯根常整理出十余本笔记簿,掸落灰尘,翻开泛黄的纸张,仿佛打开一个村庄的回忆录,这里详细记录着过去40多年来“党员学习日”的点点滴滴。

  “最早的一次学习日记录,可能比我的年纪还大。”46岁的泾东村党支部书记冯熊说,他们就像赶集一样,保留着每月农历十五“党员学习日”的组织生活。

  据临海市组织部门统计,上世纪70年代以来,985个村党组织先后建立“党员学习日”,坚持每月集中学习,其中40多年的有3个村,30多年的有5个村,20多年的有11个村,10多年的有83个村。

  学风何以劲吹不衰?在年复一年的“党员学习日”中,很多村都摸索出一套管用的学习制度,比如泾东村就严格落实了学习日签到制度,对因病因事缺席的党员,要求必须在当月对学习内容进行补学;对年老体弱、长期患病不能参加的党员,由党支部确定专人上门送学;对外出的流动党员,由党支部定期邮寄学习议事内容,做到“流动不流学”。泾东村还建立考评督促制度,通过个人述学、支部查学等形式,对党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将考评结果作为党员评优推优的重要依据。

  还有一些村庄在学习内容、形式上不断突破创新,让“党员学习日”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刘开征告诉记者,现在,村里还用上了时髦的“拼客”工作法,通过提倡共享,来实现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的新理念,实施“拼组织、拼资源、拼活动、拼发展”,激发党员的自主意识,实现了零散时间的充分利用、空间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人员结构的灵活调整。刘开征说,“拼客”让“党员学习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事实上,通过“拼客”,“学员”的群体也日益庞大。目前,大田刘村村域内拥有50余家企业,外来人口3600多人,为了扩大党组织生活开放度,原本只属于本村党员的“党员学习日”也向这些企业中的党员敞开大门,共享学习资源,集思广益,共谋发展。

  临海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村党组织长期坚持党员学习日,是结合农村实际强化农村队伍建设、规范基层组织生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村级民主管理等所开展的有益实践,它充分调动了党员的参与积极性,不断警醒党员保持先进性,大力培养党员思想自觉性,是广大基层党员强身健体的“营养素”,践行宗旨的“展示台”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