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志愿服务的“浙江样本”

2016年12月05日 15:50:15 浏览量: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肖丹 董碧水

  让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

  在浙江,参与志愿服务,在入团、入党时可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兑换学分可落户当地,且子女可凭积分入学;家庭困难的星级大中学生志愿者,可优先给予助学金支助……

  这些措施来自今年8月印发的《浙江省青年守信联合激励措施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20条激励措施涵盖了教育服务和管理、就业和创新创业、社会保障、金融等多个方面。其中还包括在研究生推荐免试、公派出国、评优评先等遴选中,同等条件对优秀志愿者优先选择。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纳入实践学分管理,每学年志愿服务时长达到20小时以上,给予一定实践学分。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优秀志愿者或为其提供实习机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职称评聘的考评指标。

  而针对创业的优秀志愿者,《意见》规定,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获得创业培训、金融扶持、孵化器入驻等专业服务;在综合服务方面,加大对优秀志愿者的支持,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等。

  浙江也是全国首个颁布青年守信联合激励政策的省份。“给优秀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获取激励优待都有政策可循。”王慧琳称,目的是以正向激励,形成人人做志愿者的好氛围。

  浙江还开发完成了以志愿服务、网络文明、公益慈善为模块的浙江青年信用体系数据管理基础平台。同时,“志愿汇”作为全省志愿信息平台,与省内部分地区原有的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政府便民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结构的统一与实时交换。

  目前,浙江“志愿汇“平台己覆盖到全省11个市,自2014年3月成立至今,汇集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达6100多万小时。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大四学生汤苏剑说,在“志愿汇”专属App上,动动手指你就可以进行查看及报名。“参加活动时,输入签到码,就开始自动计算志愿服务时数。”

  在“志愿汇”上,汤苏剑的服务时数已达到489.5小时。

  与此同时,浙江还在探索志愿服务信息转化为信用评价的模型,通过与阿里巴巴、腾讯等的合作,让志愿服务功能在支付宝“城市服务”板块、微信“城市服务”板块嵌入;通过与公安系统交互数据的实名验证,推广定点刷卡、GPS+电子围栏、时数公示等,保证志愿服务数据的真实可信。“目标是让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

  后G20时代的志愿服务

  G20峰会上,志愿者“小青荷”惊艳世界,也给国内外来宾留下了深刻印象,“小青荷”也成为一张靓丽的杭州城市名片。

  这些“小青荷”来自浙江的15所高校,经过两轮面试、三轮测试,从26266名报名大学生中选拔而出。期间,从筹备、宣传发动、招募注册、培训演练、服装评审也形成一整套的规范。

  上个月,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根据大会需求,以G20峰会形成的志愿服务工作规范为标准,团浙江省委从杭州、嘉兴、绍兴三地17所高校以及桐乡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精心招募、培训并派遣了1072名志愿者——“小梧桐”,圆满完成大会各项志愿服务任务,受到了各级部门的肯定。

  11月28日,以G20峰会志愿服务留下的这套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为标准,杭州通过质监部门出台颁布了《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岗位规范》(下称《规范》)。

  除总则外,《规范》将志愿服务分为抵离迎送服务、礼宾接待服务、赛会现场服务、文艺活动服务、媒体宣传服务、交通出行服务、安全保卫服务、后勤保障服务等9大部分。

  团杭州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是国内首部以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为题材编制的地方性标准,未来将被运用于亚运会志愿者招募及培训,并推向全国。

  王慧琳表示,浙江将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的品牌化、规范化,在完善推广互联网志愿服务项目推介平台的同时,健全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通过线上项目的发布、展示和资源对接,推动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促进志愿服务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