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浙江“龙游大妈”成志愿服务生力军 铸就温暖屏障

2016年10月09日 17:29:00 浏览量: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柴燕菲 奚金燕

  燃烧夕阳让爱心“双向”循环

  古语云: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在坚持不懈地做好事;做一时的好人,不难,难在时时刻刻做好人。在龙游县湖镇镇上溪村村民邱雪华看来,龙游大妈就是一群时时刻刻都在做好事的好人,“如果不是她们,我现在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2015年,对邱雪华而言,是噩梦般的一年。这一年,他接连遭遇变故,先是妻子卷走了家里所有的钱财出逃,而后自己又遭遇车祸颅脑严重受损,家里留下一双未成年的女儿和数万元外债。无助的邱雪华躺在医院里,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龙游大妈听说这件事后,立刻赶到医院看望邱雪华。“当时的我有点仇恨社会,认为个个都是恶人,脾气很暴躁,可大妈们非但没有怪我,反而很耐心地劝导我,每隔两三天就来探望我,让我重新相信,这世上还是好人多。”提及当初的行为,邱雪华显得十分愧疚。

  得知邱雪华治疗费用没着落后,大妈们十分热心,帮忙联系媒体、组织义卖活动,最终为邱雪华筹得了8万元爱心款。经过治疗,现在邱雪华病已大愈,在家休养。可大妈们仍放心不下,经常坐车去邱雪华家里探望。在方海姣看来,好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底,“不能钱送到了就好,就甩手不管了。”

  送日常生活用品、送孩子念书、帮忙联系工作……在大妈们的热心帮助下,邱雪华的生活回归了正常的轨道。采访中,这个已年近40的汉子几度红了眼眶,“龙游大妈比我亲娘还亲。没有大妈,就没有我这条命。”

  在大妈们的感染下,邱雪华将这份感激化于行动,重新拾起了旧行当,免费为邻里修理水电,“大妈们年纪这么大了,还在坚持做好事。我现在捡回了一条命,也想加入大妈队,帮助更多的人……”

  说起龙游大妈,很多人第一印象是一群热心公益的老姐妹。事实上在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还有一些“男面孔”,已过花甲之年的傅金水正是其中之一。傅金水年轻时是农村兽医,为人热心,乐于助人,退休后依然闲不下来。

  G20杭州峰会举办之际,傅金水与大妈们连续多天在龙游火车客运站协助安检工作。看到广场上有旅客乱丢垃圾,傅金水顶着日头,用铁钳将一张张废纸捡起来,扔到垃圾桶,使站前广场恢复了原本的干净整洁。来往的旅客见到这一幕,不禁点赞道:“龙游人好、环境好,真是个好地方。”

  “人老了,不一定非要闲在家里。利用空闲的时间,做做好事,既开心了别人,又快乐了自己。”傅金水坦言,加入了龙游大妈队后,自己晚年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

  用帮助别人的时间,来换取别人的帮助;将受助于人的感动,化为帮助别人的动力……如今在龙游这片土地上,源源不断的爱心正在循环、传递,人与人“守望相助”正成为这座城市一道别样的风景。

  星火燎原铸就城市温暖屏障

  老龄化趋势不可挡。如今在龙游,龙游大妈队志愿服务正成为当地中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新的渠道。据最新统计,龙游大妈队现有志愿者258人,年龄最小的38岁,最大的已经有84岁。

  如何让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永葆活力,而非昙花一谢,考量着当地政府的魄力和眼光。在徐兆云看来,要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尴尬,加强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是长远之策、根本之策。

  记者了解到,在龙游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引导助推下,龙游大妈正积极打造“四有”志愿者队伍,即志愿者服务有阵地、有队伍、有机制、有活动。

  引人注目的笑脸墙、琳琅满目的“微心愿”和“微服务”、一丝不苟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活动规则》……走进位于兴龙北路上的“龙游市民爱心社”,龙游大妈的成长足迹一览无余。

  据悉,这里原是一处闲置房屋,2015年,由龙游县委宣传部、民政局和国资委等部门牵头,专门将其划为了“龙游大妈”队的办公场所。

  方海姣告诉记者,以前开展活动都集中在成员家里,或四处借场地,自己家和副队长林萍家都曾是“办公室”兼“仓库”,“有了‘家’,我们更团结,更有信心。”

  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零星分散到成规模有组织的变化,龙游大妈用亲切的微笑和活跃的身影刻画下中国社会不断迈向文明进步的足迹。

  “龙游大妈已经成为了一个动态的道德标杆。”在龙游县委书记方健忠看来,“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为社会上许多家庭和群体送去了幸福和温暖,扮靓了最美龙游,政府作为“有形之手”,应不断擦亮“龙游大妈”品牌,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带动更多志愿者群体参与公益事业,弘扬良好社会风尚,让龙游这座城市从内心深处美起来。

  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助推下,龙游大妈正在把志愿服务延伸到乡镇和村,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做好事当中来。2016年4月27日,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大沃口村支队正式成立。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