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游大妈”成志愿服务生力军 铸就温暖屏障
浙江“龙游大妈”成志愿服务生力军 铸就温暖屏障
2016年10月09日 17:29:00 浏览量: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柴燕菲 奚金燕
这个初秋,70多岁的浙江衢州龙游市民林萍多了一个身份——创“国卫”志愿者。每天凌晨四点,当整座城市还笼罩在黑暗中,她就穿着红背心,带着红袖章,一手拿着铁钳,一手拎着垃圾袋,开始巡街。每天起早贪黑,老人却不觉得辛苦,“人老了发挥下余热,既开心了别人,又快乐了自己。”
在龙游,像林萍这样热心公益的大妈还有很多。她们有时候是扮靓城市的“美容师”,有时候是调解纠纷的“和事佬”,有时候又是帮扶助困的“真使者”……虽然身份时常转换,但她们却有个共同的称呼——龙游大妈。
“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3年。那时,名噪大江南北的朝阳大妈还名不见经传,杭州的武林大妈也还寂寂无名。三年来,大妈们已帮助了50多个困难群体,调解家庭纠纷和邻里矛盾30多起,上街开展文明劝导活动200多次……
花白的头发、暖心的笑容、红色的马甲,如今已构成了龙游城市发展一个鲜亮的坐标。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因为共同的信念而走到一起,用行动唤起人性本善的回归,凝聚起了人心向善的力量,让龙游这座城市更有温度、风度和气度。
做个好人永远都是最美年华
六十岁,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人生的分水岭:往回看,上半辈子,走过了千山万水,经历了所有的风雨,往下走,余生大多含饴弄孙、安享晚年。而在龙游,有一群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的大妈,晚年却并不甘于平淡。
在龙游市民爱心社,记者见到了“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发起人方海姣。眼前的方海姣年逾八十,头发花白,但精神爽利,脸上时时刻刻挂着笑容,交谈之间,处处能感受到老人洋溢着的正能量。
方海姣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依靠政府发放的助学金才完成了学业。“我是党和国家培养的,没有党,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她说,这份恩,不敢忘。上世纪90年代初,退休后的方海姣,将这份感恩化为动力,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反哺社会。
“做好事,不管大事小事,没有闲事。反正只要听到谁家有困难,我就主动去帮忙。”谈及此,方海姣的眼神变得清亮了起来。
然而“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2001年,在方海姣的带动下,60多名退休大妈成立了腰鼓队,取名叫“阳光体艺队”,每次演出的钱都用于资助公益事业。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队友们向灾区捐了200条棉被;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她们又捐出一批棉衣。
说起“龙游大妈”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一次无意之中的善举。在龙游县城,有一家汽车修理“夫妻店”,夫妻俩都是江西人,一家四口租住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储藏室。一到夏天,就如同置身在火炉。
方海姣听说后,就带着大妈们上门“送清凉”,又是送西瓜又是买电扇。夫妇俩漂泊了大半辈子,头一回感受到来自异城他乡的温暖,感动不已,逢人便说:“龙游大妈真的好!”
这一幕恰好被龙游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兆云目睹。徐兆云与大妈们相识多年,“大妈们很热心,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们,但可惜的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没个固定的称呼。”在徐兆云看来,龙游大妈这个称呼既地气,又十分符合大妈们的形象。
于是在2013年,大妈们就正式拥有了自己的名称——龙游大妈,并且一下子就在龙游这座小县城叫响了。三年来,在帮扶助困、调解纠纷、文明劝导等活动中,人们经常能看到龙游大妈的身影。别看大妈们年纪大,但做好事的热情丝毫不输给年轻人。
近段时间,龙游“创国卫”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为了既能在“创国卫”上多花时间,又不耽误家务事,每天凌晨4点,龙游大妈们就埋首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捡烟头、捡垃圾、拔菜,等到了早上8点多才回家,下午再继续“上岗”。大妈们的热情也感染了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有的夫妻双双参与,有的儿子用车接送母亲……全城总动员,换取了城市颜值的提升。
三年坚持不断做好事,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大妈们已先后帮助了50多名困难对象;主动调解家庭纠纷和邻里矛盾30多起;每年春运期间,还开设“爱心驿站”,温暖务工返乡人员回家之路。如今在龙游,提起龙游大妈,无人不竖起大拇指。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0-08“武林大妈”“乌镇管家”助力社会和谐
- 2016-09-01做好事让人年轻
- 2016-10-03双翅一开千万里
- 2016-09-30“七一空间”打造平湖“指尖上的党员志...
- 2016-09-21治水“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