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中国志愿者里约奥运另一道风景
三百中国志愿者里约奥运另一道风景
2016年08月19日 16:01:17 浏览量: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王刚
在里约奥运会上,除了中国代表团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以及中国记者之外,还有一群特殊的中国人,那就是来自中国的志愿者们。
奥运期间,记者陆陆续续接触到了不少中国志愿者。他们都是什么人?为何要来奥运会?为此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在奥运会当志愿者又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
300名中国志愿者
多数是在校大学生
遇到陈光磊的时候,是在奥运会新闻中心(MPC)外的媒体班车点,当我们几个中国记者看着标识不清的班车信息一脸迷茫时,几个巴西当地志愿者满头大汗却解释不清,于是把他叫过来给我们指点迷津。
作为媒体班车点的交通服务志愿者,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大三学生陈光磊的工作就是给各国的记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引他们乘坐正确的班车。
“和我一个班的都是巴西本地人,所以遇到的外国人,讲英文的、中文的、阿拉伯文的,他们都叫我。” 陈光磊笑着说道。
陈光磊是服务于本届奥运会的近三百名来自中国的志愿者之一。
里约奥组委官方提供的数据称,本届里约奥运会和残奥会共招募志愿者5万人,其中国际志愿者1万,来自156个国家,人数最多的是美国。
“我们所有的中国志愿者都在一个微信群内,群内总共有400多人,去除一些没来的,实际来巴西的中国志愿者至少有300人吧。”陈光磊说。
据悉,这些志愿者中绝大多数都是在校大学生,只有极少数有工作,而且每个人至少掌握一门外语。
陈光磊成为里约奥运会的志愿者完全是“心血来潮”,“那天我在学校里上网,正好看到招收里约奥运会志愿者的信息,就想去体验一下。”
“申请流程全部都是英文,有些还非常专业,我一直在网上查,从晚上8点开始填,一直到凌晨3点才填好。”
2015年8月份,陈光磊收到电邮,邀请他在方便时进行视频面试,“同时参加面试的有六七个人,只有一个面试官。”
3个月后,他顺利接到了邀请函。
最低花费两万元
不少老外打了退堂鼓
相比陈光磊,马佳琪就没这么顺利了。
马佳琪是绍兴人。两年前,她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专业读大二的时候,去圣保罗当过35天志愿者,在当地的中小学里教英语。“我非常喜欢南美的文学,对巴西这里的风土人情印象很好,希望有机会再来。”她说。
2014年10月,她开始申请里约奥运会的志愿者。“面试了6次,每次都因为网络和网速的问题,不算很成功。” 马佳琪说, 就在她几乎放弃的时候,今年7月8日,她终于收到了邀请函。
或许是因为邀请函来得迟,马佳琪幸运地得到了组委会给她安排的免费住宿,在里约市中心的一家宾馆内,“和一个俄罗斯女孩住一起,正好我也会俄语,相处得很愉快。”
但其他志愿者就没这么幸运了,除了需要自己解决来回机票,还需要自己解决在里约的食宿和交通问题。
“除了志愿者的衣物,组委会只负责一顿中饭,其他都需要自己解决。”来自山东的志愿者刘伊东说。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08-16宁波妹子当上奥运会志愿者 里约现场为马...
- 2016-08-16为了心中的奥运梦——中国志愿者速写
- 2016-08-14气候变化或使未来夏季奥运会候选城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