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捐,少捐都被嫌,大佬们的慈善路怎么这么难?
不捐,少捐都被嫌,大佬们的慈善路怎么这么难?
2016年07月18日 21:32:25 浏览量: 来源:公益慈善论坛 作者:白杨

慈善已经成为越来越大众化的事情
据《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6)》统计,2015年,总社会捐赠量约为992亿元,全国基金会数量超过4800家,全国登记注册志愿者超过1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7%。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但在捐赠额上,依然是少数人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比重。根据胡润研究院6月份发布的《2016胡润慈善榜》显示,100位上榜慈善家的总捐赠额达到300亿元,而排名前十位的慈善家捐款总额更是达到了253.4亿元。
由此可见,企业大佬们已成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更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无论是抗击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还是捐资助学、救济老人,总是可以看到众多企业家们的身影。
但是,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受到慈善捐赠的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大佬们的慈善举动开始遭受社会舆论的围剿。现在的处境是,不捐会被“逼捐”,捐吧,若捐少了会被说小气,捐多了也会被质疑有其他意图,更为可怕的是,这股不良之风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逼捐”背后的舆论绑架
不知从何时开始,大佬们的慈善之路,需要在舆论绑架中前行。
7月11日,苹果CEO库克通过个人微博向中国南方地区遭遇的洪涝灾害表示慰问,他在微博中写道:“洪水肆虐,我们与长江沿线受灾民众同在”。
但是,部分网友似乎对这一句话的慰问并不领情,开始在其微博下留言进行“逼捐”。有的表达比较委婉,留言“捐点吧,库老板”;有的直言“不捐款说什么空话”;还有的搬出了“不捐不是地球人”的言论。
而实际上,在库克发布微博之前,中国扶贫基金会便已通过微博宣布苹果公司已经捐款700万元,用于支持中国长江中下游遭受洪涝地区紧急救灾。而苹果公司也是此次洪涝灾害救援中第一家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款的美国公司。
不仅是库克,马云也曾遭遇过“逼捐”。
去年8月12日天津塘沽爆炸事件发生以后,马云的微博被清一色的“逼捐款”留言所覆盖。其中不乏“你那么有钱为什么不给天津捐款”,“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你捐了就等于我捐了”,“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宝了”,“总裁是时候出来捐款了,是时候彰显财大气粗咯,是时候炫富了”等等强迫性质的捐款留言。
对此,马云在事后回应中表示,捐款这个事情捐是对的,不捐也有理由,但是自己不捐,让别人也不捐那是不对的。
确实,不管一个人多有钱,旁人都没有权利要求他一定要从事慈善事业。且不论库克已经捐了700万,即便他没捐,那也是其个人行为, 财富并不是慈善与否的凭证,有钱人可以不慈善,没钱的人也可以慈善。
对于这些“逼捐者”,有人会反问,你在要求别人捐款的同时,自己捐了吗?在这个问题下,有些“逼捐者”可能会自感理亏,但也存在一些人会理直气壮指出:“我又没有那么多钱,我捐的一点有什么用?”
有专业人士指出,这种心理是人们在道德绑架时,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混逻辑”,即把责任加给别人,谈及自己时,总提及特殊性 。他们认为企业大佬必须捐款,因为他们是富人;而我不必捐款,因为我是穷人。潜移默化间,慈善就被认定为是有钱人做的事,而实际上,这是一种责任的推卸,也是一种对有钱人和慈善事业的扭曲理解。
马云日前在公益大会上便表示,这个世界的穷,救不完;这世界的病,也治不光。世界任何地方任何灾区不会因为捐助的一点钱而发生变化,捐钱发生最大变化的是你自己,而你发生了变化,世界才有可能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