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从司马光的“德才观”说开去

2017年02月23日 10:25:19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衢州市衢江区纪委 张建荣

ue_13452_5879.jpg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干部换届之际,如何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古人对此有方法、有经验、有智慧。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有精辟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之间,德为首选,因为有德行,懂得包容,就会欣赏别人的才华,知道“见人善,即思齐”,就懂得珍惜人才,会调动他人的积极性办事。三国时期的刘备,文才不如诸葛,武才不如赵云马超,但能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是和他的德是分不开的。他给儿子的家书里这样写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看一位干部是否有德,首先要看他对父母公婆长辈的孝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古人“八德”,孝列首位。古人任用官员,用的方法是举孝廉。忠臣出于孝子之门,以孝事君则忠。孝顺的人也必然爱护百姓。孔子也说:“孝者,德之本也”。孝是一切德行的起点和根本。试想,如果一个人连对父母都不孝,不知感恩这个世界上对他最有恩德的人,这个人会感恩培养他的组织,会感恩国家吗?在家不孝,在单位却对领导言听计从,其驱动力很可能是出于对利害得失的权衡。一旦哪天形势变化,利变成了害,就会变节。

  其次看是否廉洁。廉洁与否要看他是否有嗜好。子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而致知在格物”。孔子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从“格物”入手。格物,是指革除物欲,革除坏习气。欲不可纵,当放淡欲望,淡泊以明志,才能诚意正心。否则,修身的目标都很难实现,又如何谈得上治国平天下。无欲则刚。鱼在水底,人不能潜,用小小的诱饵就能将它钓上来;鸟在天空,人不能飞,用一点食物就能将它轻易捕获。鱼和鸟,都死在贪欲上。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如果一名干部有嗜好,他就很难刚强得起来,只有抛弃了一切嗜好的干部,才可能练就铁布衫金钟罩,才可能不被糖衣炮弹打倒。

  第三,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其二)。孔子说的“视其所以”,就是看他的做事动机、目的,为名为利还是真正为群众办事。“观其所由”,看他的个人历史,所做过的行为和经历,就可以知道他心里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可以判断出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察其所安”,看他平常的涵养,他安于什么?是安于逸乐、吃喝,还是喜欢被下属前呼后拥、安于彰显成绩;是安于平淡、安于默默无闻;还是安于惟上是从,抑或安于更周到地服务于群众。要从这三个要点去观察人,不能只看干部大会小会发言的水平,作秀的水平。孔子还告诫我们,“巧言令色鲜矣仁”。着力于言辞和外表修饰的,往往都缺乏仁义道德。所以,我们要坚决剔除嘴上说得漂亮或者工作总结写得漂亮,但其实际内容却不相称的干部。

  第四,考察干部的真诚心。《中庸》里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意思就是说,你不是用真诚心去做的事,往后一定会败丧下来。诚是指诚实、诚信,用真心,这就是我们的信德,対治的是形式主义的浮夸风。看一个人是不是诚实,看他做事出错的时候,是否找借口找理由掩饰,还是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过;嘴上大话连篇,行动上光说不练的干部要特别提防;对领导唯唯诺诺,对群众趾高气扬的变色龙要特别提防。看他是不是诚信,从对自己父母家人是不是守信,对群众是不是守信,对下属是不是守信,对细节是不是守信。


责任编辑:楼昕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