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褚遂良:正直节俭 全以社稷为重

2016年12月25日 16:20:17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记者 朱诗意 通讯员 薛志中

mp50989040_1451292459072_2.jpeg

  褚遂良,字登善,曾居住在诸家堂(现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新华路),他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和书法家,博学多才,精通文史,曾历任谏议大夫,中书令、吏部尚书,同时监修国史,加光禄大夫,又兼为太子宾客,后又升尚书右仆射,执掌朝政大权。

  他对唐代初期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发挥了独特作用,对书法艺术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杭州丝绸业的鼻祖。唐太宗晚年国力强盛,萌发了向四邻扩张的野心,褚遂良以政治家的胆识,直言不讳地谏阻唐太宗:“务以睦邻为首要”,要他正确处理与邻国及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还意欲亲征辽东,褚遂良鉴于前朝隋亡的历史教训,劝谏:“不可渡海远征,以防不测。”但太宗不听,仍一意孤行,最终以失败告终。褚遂良抓住这次惨痛的教训,多次上书告诫太宗:“国家者譬诸身,两京等于心腹,四境方乎手足,他方绝域若在身外。”使太宗深感后悔。
  褚遂良反对铺张浪费,讲究节俭治国,并以此屡次影响太宗。

  有一年,唐太宗想要登泰山封禅。对这种远行扰民、劳民伤财的举动,褚遂良历来很反对,但是劝阻不成,只好陪伴出行,在出行时,一有时机,他就赶紧劝勉。当出行到洛阳时,有人报告“有星孛于太微,犯郎位”。褚遂良立即抓住契机,利用这次慧星出现的天文现象,告诫太宗说:“陛下拨乱反正,功超前列,将告成东岳,天下幸甚。而行至洛阳,慧星辄见,此或有所未允合者也。且汉武优柔数年,始行岱礼,臣愚伏愿详择。”唐太宗深感其话有理,就下诏放弃了封禅的计划。
  褚遂良素以正直闻名,在他担任谏议大夫兼起居事这个官职时,他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严谨态度,对皇帝的言行都作如实记录,不肯有虚假记录。有次太宗试探性地问他:“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他回答得十分干脆:“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这体现他秉公正直、远见卓识的品德。

  649年,当太宗病危之际,召褚遂良及长孙无忌同受顾命,匡扶幼主,“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同时又对太子说:“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褚遂良处世行事均以国家安危为重,从不顾及个人富贵进退。他不看皇帝眼色行事,独立的人格,全以社稷为重的良德被世人称道,即使后来被一再贬官直至爱州(今越南边境),但仍不后悔。死后四十六年,才得到平反。
  褚遂良还是著名的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当时就有人称誉他“字里生金,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作品留世甚多,有《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其中《雁塔圣教序》被誉为字字空灵毓秀,笔笔艳丽妩媚,线条纤细柔美。并有文集20卷。

  褚遂良和后代褚载对杭州丝绸业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清《康熙府志》、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刻的《杭州重建观成堂记》碑文和清乾隆六十年(1795)东园巷机神庙的《秩记轩辕庙先蚕殿碑》均有记载。东方丝绸“杭州所出,为天下冠”等,足见褚遂良祖孙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