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永远在路上》第六集——拍蝇惩贪

2016年10月24日 16:15:02 浏览量: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每一起基层腐败案例的发生,都会让百姓感到受伤和愤怒。而每当一名腐败分子被查处,得到的是百姓由衷的赞许和拥护。

  人民的心声、心愿、心念就是民心,必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让人民群众不断体会得到,享受得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人民的获得感,是一个国家最最宝贵的财富,是真正的执政之基。

  本集梗概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本集通过剖析山东、广西、安徽、新疆、贵州等省区发生在基层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典型案例,说明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量大面广,“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侵害的是群众切身利益,啃食的是人民的获得感,伤害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中央和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加大力度整治群众身边的“蝇贪”,重点查处发生在民生资金、“三资”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群众更多感受到正风反腐的实际成果,筑牢党执政的根基。

  小官巨腐

  于凡,陕西西安市一个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利用社区拆迁改造项目为自己牟利,单笔受贿就达5000万,涉案总金额高达1.2亿元。

  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党委原书记纪海义受贿9000余万元。

  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皇后店村会计陈万寿挪用资金1.19亿元。

  马超群,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供水总公司经理,被调查时家中搜出1.2亿元现金、68套房产、37公斤黄金。一名副处级干部,靠着手中的供水权,竟然贪腐金额如此巨大,一时引发公众热议。

  在中央巡视组公布的问题清单中,河北省是“小官巨腐”问题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巡视反馈意见,河北围绕“小官巨腐”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选取了土地开发、城市建设、供水、村官腐败等10个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领域,清理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声音:

  我们开展这个(专项)行动一年了,立案的已经将近1万件,从现在看已经查处了6000多人,过100万的190个,过1000万的31个。这些人级别都很低,但是他们贪的数量都是很惊人。

  ——陈超英(河北省纪委书记)

  苍蝇式腐败

  案例1 “你发生一个事他可能就影响一片”

  案情回放:

  在山东泰安市宁阳县的一个村庄,小静今年12岁,她的父亲去世,母亲失明,母女俩每月靠160元低保金和600元儿童福利救助金生活。2013年,小静有9个月的总共5400元的福利救助金,被当地民政局福利办原主任张士龙私自截留。

  2013年,宁阳县有20多个符合救助条件的孩子通过了审批,可以得到每月600元福利救助金。张士龙作为经办人,利用职务便利,把前9个月的钱私自取走后,才把救助卡交给这些家庭,对他们谎称救助金是从10月才开始发放的。20多个孩子1到9月的救助金共15.74万元,被他用来炒股以及日常消费。最终,有人偶然查看了救助卡的历史交易纪录,产生了怀疑并举报,宁阳县纪委迅速查清了张士龙的违纪问题,并做出开除党籍和开除公职处分,最终张士龙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

  执纪者说:

  孤儿是无助的,他的恶劣点在这里,群众很愤恨,因为基层的干部直接和群众打交道,你发生一个事他可能就影响一片。

  ——桑根臣(宁阳县监察局副局长)

  警钟长鸣:

  在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查处的腐败问题中,有不少是类似这样的情况,侵害的是贫困群众的利益。低保金、危房改造资金、救灾款,当腐败分子向这些“救命钱”伸手,不论金额大小,引发的民愤是极大的。

  案例2 公务人员监守自盗,对公理人心的伤害难以估量

  案情回放:

  在广西北海,银滩大道是近年的一个重点工程项目,它的建设涉及不少征地拆迁工作。银海区征地办的部分工作人员伙同个别镇村干部、社会人员骗取国家征地补偿款,涉案金额达500多万元,共有16人牵涉其中,不同程度地违纪违法。

  征地办里有9名工作人员,通过无中生有的手段,虚报拆迁户,虚报拆迁面积、虚报地面上的青苗数量等等,来骗取国家征地补偿款。他们找到个别镇村干部,还有自己熟悉的村民,彼此串通,骗到补偿款后一起瓜分。

  身为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却挖国家墙脚,全无负罪感和法纪意识,这样的行为在当地带来的示范效应是极其恶劣的。有村民听说别的村民捞到了好处,又主动去找征地办工作人员提出“合作”。

  执纪者说:

  征地办工作人员就起到主导作用,作案的手法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都是无中生有。——吴华(银海区纪委纪检监察室主任)

  警钟长鸣:

  如果手握权力的公务人员带头监守自盗,不仅让国家财产受到损失,对社会风气的破坏,对公理人心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相比远在天边的“大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对于它的危害性,有人甚至用“蝇贪猛于虎”来形容。

  案例3 “最有钱的村败成最穷的村”

  案情回放:

  安徽淮北烈山村的友谊二矿如今已经关闭停产。十多年前它曾经非常红火,当时烈山村是淮北首屈一指的富裕村。当年的矿长刘大伟也因此成了村里的实权人物,并一步步成为村委委员、村党委副书记、村党委书记。

  目前,刘大伟连同其亲属和有关公职人员共计19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经调查,从1996年至2014年,刘大伟伙同亲属及有关公职人员,将烈山村的集体资产用各种手段或侵吞或挪用,涉案金额超过1.5亿元。当地村民说:“你挣钱都让他败完了,村里都没有了,最有钱的村败成最穷的村。”

  十多年来,刘大伟持续转移、挪用集体资产,烈山村内部的监督实际上完全被架空。不论是村民理财小组成员,还是各村办企业的财会人员,都是刘大伟安排的亲属和亲信。

  多年来村集体资产实际被刘大伟个人把持,集体企业经营情况如何、有多少集体资产,从不向村民公开。烈山区委原书记刘亚、区委原副书记陈振江、原常务副区长董海波、烈山镇党委原书记任启飞等人都与刘大伟关系密切,存在包庇袒护、收受贿赂的情节。

  执纪者说:

  关键难点和重点就是把责任压实在基层,基层承担起责任是问题的关键,目前看来也正是在这方面存在薄弱点。

  ——董天义(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

  警钟长鸣:

  针对这个问题,中央明确要求,要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责任落实。省市两级党委、纪委要把压力传导到县乡,责任压到基层。县乡党委要发挥关键作用,县乡纪委要把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主要工作任务,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管理监督,对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

  案例4 “不去解决问题,最终问题会解决你”

  案情回放:

  一家企业到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宋庙小学举行捐资助学活动,给30名贫困学生每人捐助1200元。宋庙村村支书和宋庙小学校长却自作主张,决定让受助的贫困生每人拿出200块钱,招待来捐助的企业工作人员吃饭。

  知情人把这个情况告诉当地记者,记者随即到村里和学校进行采访。学校感到紧张,把这一情况向埇桥区教体局做了汇报。局长朱勇的反应并不是要严肃查处下属的违纪行为,而是马上让人去公关媒体,让报道不要见报。

  教体局纪委书记杜玉侯和《市场星报》宿州记者站负责人达成交易,记者站站长承诺不让报道见报,而杜玉侯则授意区中心校和他签订了1万元的广告合同。

  当事记者对此不满,将这一线索告诉了《安徽商报》的同行,这一事件最终还是见报了。安徽省委、省纪委迅速成立调查组,事实最终被查清。宿州市委、市纪委、埇桥区委因为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主要领导被进行诫勉谈话;埇桥区纪委书记落实监督责任不力,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埇桥区教体局局长、区教体局纪委书记、镇中心校校长等人不认真履行管理监督责任,还试图阻止媒体曝光,对抗组织调查,分别给予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等处分;搞“有偿不闻”的记者站站长也被所在媒体辞退。

  执纪者说: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通过问责来传导压力,让基层党委纪委积极主动地去谋划,去想办法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董天义(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

  警钟长鸣:

  有关党委纪委,特别是埇桥区教体局局长和纪委书记从职责来说,本应去调查、去问责,但他们却对自身责任不明、认识不清,最终反而成为了被调查、被问责的对象。

  治理基层腐败的地方样本

  新疆——基层巡察制度

  从一段时间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始实施基层巡察制度。参照目前中央和省一级党委的巡视制度,把巡视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巡察组成员从各市县区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中抽取,不定期下到各乡镇村,和百姓全面接触,听取意见、受理举报、四处走访,目的是真正深入基层,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案情回放:

  新疆有一个名叫则格德恩呼都格的村庄,它是自治区级贫困村,不少惠农政策和扶贫项目在这里实施。在巡察中,工作人员接到了村民关于村党支部书记卡木尔的问题反映。

  卡木尔在申报小麦种植面积时,私自增加了13户没有种小麦的村民,虚报面积500多亩,冒领补贴款5万多元。

  调查发现,除了虚报冒领小麦补贴,卡木尔还截留自治区政府给贫困牧民发放的扶贫羊,总共500多只,自己截留了41只,卖掉获利4.9万多元。问题查清后,和硕县纪委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并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声音:

  我觉得这个巡察的效果很好,我们今年查处乡镇以下的党员干部的案子增长60%,大数60%这么一个比例,跟我们巡察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有很大关系的。

  ——徐海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书记)

  贵州——民生监督组

  在贵州,全省现在有1487个民生监督组在开展工作,已经覆盖到县乡一级。在中央大力扶贫的背景下,贵州的惠民项目多、资金量大,发现和查处民生资金领域的腐败问题也就至关重要,这也是民生监督组的工作重点。

  案情回放:

  大榜村2012年曾经遭受特大暴雨灾害,民政部门来调查灾情后,拨给村里2万元救灾专用款。然而,村民们却从来不知道有过这笔钱。

  原来这笔钱拨到村里后,村党支部书记刘洪权、村委委员杨林、刘洪文三个人私自决定把这两万元分给八户人。这八户人全是这三名村干部的亲属。救灾款发放没有进行任何公示,民政部门也没有对此进行监督。

  信息不公开,监督不到位,使得村民利益受到侵害还毫不知情,这也是基层腐败案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贵州在民生监督组的工作实践中也感觉到,发现问题不能仅仅寄望于村民的举报。

  针对这样的现实,从去年开始,贵州省民生监督组开始进行“专项监察”,每年主动选取几个重点领域,调取资料,从资金拨付的源头向下查,要求见人、见项目、见资金,每笔资金按文件记录是拨给谁的,必须找到当事人一个一个核实。大榜村的这起私分救灾款事件,就是对当地民政资金进行专项监察发现的。

  声音:

  把这个领域的问题搞清楚,据统计,我们去年民生监督整个案件量占到全省的85% ,那么这个专项监察发现的问题占到民生监督的三分之二。

  ——黄文胜(贵州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

责任编辑:楼昕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