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通2号”李华波,如何从财政资金守护神变“亿元大盗”?
“红通2号”李华波,如何从财政资金守护神变“亿元大盗”?
2016年10月31日 11:05:13 浏览量: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今日说法》微信公号
一次疯狂的尝试
股长,被人称为中国最小的官。但是,李华波这个股长不一般,他掌管着鄱阳县财政局每年一亿元左右的财政资金的使用。
2006年,徐德堂担任鄱阳县农村信用联社城区分社主任,因工作关系,李华波和徐德堂很早就认识。李华波当上经建股股长不久,徐德堂开口向他借钱300万,并许诺给他7%的利息作为回报。
21万的利息对于当时年收入不足3万元的李华波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面对这笔唾手可得的钱,他动了心,答应了徐德堂的请求。李华波称是徐德堂先找他开口借钱,但在一份检方的调查资料中,徐德堂却说,是李华波主动打电话给他,要借钱给他。
虽然两人对于谁先提的借钱各执一词,但是结果就是两人一拍即合。
作为财政干部的李华波心里非常清楚,财政资金的审批下拨手续异常严格,在操作层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份手续,每拨一笔钱出去,要通过经办人、股长、预算、国库、分管领导、局长等6名相关领导和人员的签字。所以想要套出公款,李华波首先想要打通自己所掌管的经建股。当时,经建股的支票由时任副股长的张庆华掌管,每笔资金进出,都须经张庆华之手。
李华波找到了张庆华,说徐德堂要借一笔钱,有利息可以一起分。张庆华也没问具体数目,又是一拍即合。一切都顺利的没有任何阻碍。
李华波记得,没过多久,徐德堂就找到他,称自己成立了一家民营公司,公司的名称叫“鄱阳县锦锈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有了公司账号,钱就开始流动了。
但要拿到这300万,还要获得其他四位局领导的签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李华波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调包。
2006年10月18日,他们用一套已经拨付过的旧手续,趁财政局办公室负责盖章的人粗心大意,重盖了一次章。就这样,他们首次得逞,300万公款神不知鬼不觉地被从国库里转走了。
过程的顺利让李华波得意忘形,一发不可收拾,或许天上是可以掉馅饼的。
责任编辑:楼昕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06-27"百名红通人员"30人到案
- 2016-07-10又一"百名红通人员"回国投案自首,归案3...
- 2016-10-10“百名红通人员”张大伟从美国回国投案自首
- 2016-10-30中纪委网站发布国际追逃大数据:几乎每...
- 2016-10-31“百名红通”逃犯已到案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