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城里,那些组织委员的心里话

2016年11月25日 14:21:47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椒组部

  椒江名片

  椒江,东海之门,千年古郡。山在城中,海临城东,江穿城过,河泽城乡,是一座美丽富饶的沿海宜居城市。历史上著名的我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的解放一江山岛登陆战,以及传颂至今的大陈岛“垦荒事迹”和“垦荒精神”,都发生在这里。2010年4月、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给大陈老垦荒队员及后代回信,要求继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建设家乡、报效祖国。椒江的台州乱弹、台州刺绣、台州玻雕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还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业主承诺制”审批首创区、浙江省平安区、浙江省教育强区、浙江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区……众多荣誉的归属地。

  1 把责任看重些 把荣誉看淡些 把小事想细些

  许鹤鸣,男,44岁,椒江区白云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

  爱好:书法、爬格子、历史

  虽然乡镇干部出身,到科级岗位已有13个年头,先后在纪、宣、统及基层武装都干过,但从区直部门转岗任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才是近三年的事。从基层到机关,又从机关重返基层,很多熟悉我的朋友感到难以理解,可对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想得更多的还是“愉快服从、尽快融入”。报到当天,正值街道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年会,我在匆匆亮相后还来不及喘息就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从此,早上7:30到单位,下午6:00多离开办公室几乎成了新常态。近三年的组织工作岗位,任务接踵而至、异常忙碌,有过迷茫也有过委屈,但这一路走来仍然感受到了充实和愉悦,更感受到了同志们的理解和信任是何等可贵,因而也收获着一份份发自肺腑的感动。面对组织工作战线长、任务重、要求高、覆盖面广的实际,我坚信,只要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因地制宜少一些生搬硬套,付出终会得到回报。毕竟,从事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看似琐碎小事,实是事关基层执政基础的大事。

  一要看重责任,勇于担当。组织委员就要善于把党的政策主张通过党工委的决策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把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传导到每名普通党员和群众。2014年,根据上级“按5%比例每年倒排”的要求,对照“十种情形”确定辖区某村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对此该村党组织书记思想上开始很是抵触,误认为街道否定了其以往的工作。出于好意,时任党工委书记考虑到我任职不久,让我不必主动靠前,他表示自己会亲自做工作。虽说是党工委集体研究后上报的,但我总觉得自己毕竟全程参与了该项工作,论政策我最为了解,论情况我也比较清楚,越是在这

  时候越不能袖手旁观当“绅士”,而应主动为班子分忧当“战士”。通过与驻村干部及联系片领导沟通后,还多次下访,向该村“两委”成员推心置腹地讲过程谈原因,讲明软弱涣散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十种情形”就是对照的依据,帮助他们放下包袱,消除顾虑。我还把该村在民主决策、三会一课及后备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好规矩好做法,及时向上级推荐,既实事求是肯定其成绩,又积极帮助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赢得了理解与支持。疙瘩消除了,今年,村党支部还被评上了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要看淡荣誉,摒除杂念。组织委员所干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党工委集体领导下的一桩桩具体工作。干好了,成绩和荣誉应归功于集体,要有揽过不可争功的思想,把名和利尽可能看淡。今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期间,结合一线干部队伍的现状,我建议把“三四二”团队建设作为党工委书记年度党建工作的领办项目,即以打造亲和型、实干型、全科型“三型”干部队伍为抓手,培育一支服务群众有韧劲、守土敬业有作为、破解难题有实招、为人处事有底线的“四有”团队,提升党工委向心力和一线干部执行力提升。开设了农村、社区及机关三个讲堂,不定时间、不限话题、机会均等、自由发挥。通过这一载体,为党工委发现人、储备人及选用人提供了依据。“七一”前,结合街道实际及“两学一做”开展情况,为扩大学习教育效果我自行编写了群口快板《喜看白云新气象》,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从身边事反映身边人,组织在基层巡演,较好地体现了党味、口味与风味的完美结合,该快板在全区“微故事”展评中获奖。当舞台策划要求主持人隆重介绍我本人时,我态度坚决:要报幕就报“白云街道机关党委”,千万不要报我个人的名字!我始终觉得工作成绩是靠大家一起干出来的,组织委员就要少走前台多做幕后。

  三要做细工作,守住底线。组织委员发挥自身作用的平台半径有多长,所画的工作圆圈就有多大。尽管位卑权轻,但其所直接从事的如岗位安排、工资晋级、职称评定、党员发展、评先评优等,事关党员干部切身利益,非常敏感,外界关注度也高,因此要把坚守底线作为做人准则。不拿人情做交易,不把原则当筹码,行得正才能走得远。如在最近村(社区)组织换届前的社区班子调配中,作为组织委员我理直气壮地全程参与,与分管社区工作的街道领导一起全面听取意见,定准原则把好关口,先定事再选人,既考虑到社区工作的特色及亮点,又兼顾各人的特点特长,做到以一把尺子量长短。工作交接会上,不少同志激动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场面十分感人。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大家的赞许,一位从事社区工作达20年之久的同志在交接会结束后,非常感慨地给我发了一条微信:“辛苦了,谢谢你!做组织工作的确不易!”一句简短的问候语表扬话,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激励!我深知,金奖银奖不如群众一句由衷的夸奖。很多社区干部从观望到疑虑再到点赞的过程就足以说明一切。

  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组织委员“穿针引线”任务更重。无论是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还是“两新组织”双百双强示范点培育、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路径探索等等,都需要我们甩开膀子铆足干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如果以我们基层组工人的忙碌能换来群众对党的信赖和拥护,再累也值!

  2 永葆初心 继续前行

  雷加强,男,36岁,椒江区下陈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

  爱好:运动、摄影、哲学

  四年从警、十年乡镇(七年组工岗位),十四年的工作中,无论是从警还是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其中的艰辛、委屈、收获、喜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岗位的历练、时间的磨砺,一路上,永葆初心,继续前行。

  大小之间明是非

  组织工作是“大杂烩”,涉及到人、事、物方方面面。工作中,我尽力做到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妥善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眼前与长远、小节与大局之间的关系。从小信息到大调研,从示范点培育到面上覆盖,从试点提炼到全区推广,从查漏补短到全面提升,全力将各项工作抓常抓长,落实落细。每次看到老百姓站在单位楼道里,我都会主动上去询问,帮他们排忧解难;利用空暇时间,我会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传播正能量。成绩和荣誉是过去完成时,工作和学习是现在进行时,翻篇归零方能“日日新,又日新”,确保大事面前不糊涂,小事之中见作风。我始终牢记共产党员是自己的第一身份,擦亮“小我”,办好小事,也是基层组工干部服务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大事。大小之间,自明是非。

  高低之间悟取舍

  都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组工干部一直以来都受到外界的“高看”和“厚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个人学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完成工作质量的好坏,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一直以来,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时刻提醒自己,干事的热情要提高,待人接物姿态要放低;思想境界要抬高,个人欲望要压低。我告诫自己,作为党员,要不忘初心,俯下身去,尽心竭力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每项工作。日常加班多了,陪家人时间少了;工作要求高了,休息时间少了;考虑别人多了,考虑自己少了……有舍才有得,担任街道组织委员6年来,我变得不浮躁了,勤学善思了,见识有深度了,做事稳重了,这些都是在组工岗位上最有价值的进步。取舍有道,知足常乐。

  快慢之间修内外

  近几年来,乡镇街道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街道的组织委员既要耕好本职工作的责任田,也要管好基层工作的三分地。有时是“110”,接到任务就是命令,反应要快,不能有懈怠;有时是“特种兵”,急难险重时刻,必须冲锋在前,做好榜样;有时是“出气筒”,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听到群众和干部的意见,要耐心听取和解释。工作闲暇之时,去打打球、参加户外活动、看书、摄影等,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冯骥才先生笔下的“挑山工”,看起来走得慢,但是没有停下来,而游客看起来快,但是走走停停,最后是慢者快,快者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每天都是新的起点,点滴都是新的收获,疾徐有致、张弛有度,才能游刃有余。立德修身,行稳致远。

  3 晓理明义正品行,尽心履职勤为民

  周晓正,男,40岁,椒江区前所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

  爱好:阅读、音乐、羽毛球

  在乡镇街道工作19年了,先后干过9个岗位,其中组织干事2年,组织员2年半,组织委员2年半多了,之前有朋友笑问:“你怎么兜了一个圈,又绕回到组织了?”怎么说呢,或许这就是缘分吧。在我办公室门口的去向牌下边有一行文字:“晓理明义正品行、尽心履职勤为民”,那是我写给自己的警示,用以鞭策自己。

  晓理明义端正品行

  学无止境,这几年在工作中深切体会了一把,按理说在乡镇街道工作这么久,一些“套路”也都熟悉了,可重新接过组织的担子忽然感觉有点不适应了。上面政策有变化、工作要求有革新,比如“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下面基层组织形势也变了,所以还得以新兵的姿态去面对一切。作为组工干部,我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落后话不说,消极事不做。当然还不能只顾自己,在单位工作沟通时、在党建微信群交流时、下村跟党员群众谈心时,如发现有“跑偏”的言行,我都会及时纠正,积极传递正能量。在业余生活中,我喜欢听听音乐静静心、看看书报充充电、打打羽球健健身,力求在浮躁的社会中不忘初心,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尽心履职勤政为民

  回顾这几年的组织工作,除了加班多点,事务杂些,忙过之后,也会有小小的成就感。譬如一年多来,我们一个村一个村跑过去,狠抓基层党建“整乡推进”,做到工作部署细,工作督查严,整改方法实。另外还率先探索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届中体检”活动,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严格审核各类资料,贴切拟定体检评语。特别是在村主任“届中体检”中,组织90多人的现场督评团,逐村走访踏看,让大家互相看、互相评,真正触动内心。在总结点评会上,看到各村主要干部信心满满、积极表态的场景,我觉得这些辛苦都值了。

  统筹兼顾砥砺前行

  乡镇街道可没有“专职”的组织委员,除了本职工作外,还有“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多城同创”、综治维稳等中心任务要努力担责;还有各级重点工程,每个时间段都要出形象,每次督查都要有新进展。“统筹兼顾、弹好钢琴”这是我们乡镇组织委员们的工作新常态,没有按部就班的固定模式,只能见缝插针挤时间、见招拆招想办法。当下,市县乡村四级换届的号角已吹响,我们又要打满鸡血去冲锋了!静下心来想想,不管做哪一行都不容易,就让我们把这一切,都当作人生必不可少的历练,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

  4 砥砺品格,筑牢海岛“红色堡垒”

  周安,女, 34岁,椒江区大陈镇党委组织委员

  爱好:音乐、阅读、美食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一转眼到大陈岛工作已经10个月了,回首过去的300多个日夜,对我来说是充实而快乐的。

  大陈镇距离椒江大陆29海里,是椒江区唯一的海岛镇,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岛,历来政要来往频繁,政治意义特殊。拥有户籍人口4000余人,其中常住居民只有1000余人,党员243人。大陈岛分为上、下大陈岛,交通条件不便、台风天气反复,许多居民都离开了海岛,剩下的党员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同志,党员老化现象明显。

  到大陈工作后,我每周要坐2个多小时的船到岛上上班,想想孩子还那么小,整周或者整月见不到他。常常觉得亏欠孩子,亏欠家人,觉得没尽到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女儿的职责。令我感动的是,为了能让我在海岛安心工作,我的父母、老公全家总动员,在思想上鼓励我,家务上解放我,减少我的后顾之忧。岛上台风多发,常在休息天遇上台风,客船都停航了,而我们却要坐着小船上岛,那时候风浪最大,常常坐的头晕、呕吐,有时候真想早点回到陆地。但是,一想到垦荒队员们在更艰苦的环境下,仍然扎根海岛,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大陈岛,我们遇到的这些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

  习总书记两次回信、一次上岛,这是对大陈岛莫大的鼓励,也是莫大的荣誉,纵观整个中国,只有大陈岛有这份荣光。“在大陈工作是一种荣誉,在岛上干事更是一种机遇”,我常常用这样一句话来激励自己和其他同事,时刻牢记党员的身份和职责,把困难当作砥砺品格的试金石,把总书记的殷殷期待化作干事创业的动力。

  如何克服海岛恶劣的自然条件,凝聚党组织力量,铸牢海岛“红色堡垒”,面对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全岛旅游化、旅游全岛化”战略目标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大陈建设成为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我提出开展“多彩党建”,筑牢“红色堡垒”的工作思路。

  一是营造绿色环境。大陈岛是作为一个旅游岛进行定位的,优美的卫生环境是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大陈岛远离大陆,交通不便,导致海岛常态化的卫生保洁力量十分薄弱,与城市相差甚远。再者,由于岛上居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年龄较大,环境卫生意识十分淡薄。要推动海岛旅游业的发展,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势在必行。整治中,我在全镇党员中开展“党员先锋示范户”创建工作,每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每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党员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带头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主动参与全镇重点工作,做环境整治的参与者、示范者和监督者,为“全岛旅游化”作贡献。

  二是培育蓝色产业。近年镇里开展了“一打三整治”工作,由于岛上大部分渔船都是无证渔船,整治工作对一辈子以捕鱼为生的居民来说是个不小的冲击,他们不但失去了生产资料和收入来源,外加思想上的禁锢,一直在“坐、等、靠”政府的政策,使得他们转产转业面临巨大困难。如何推动海岛转产转业、增加居民收入是最大的难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为更好的服务中心工作,我们将海岛的学习教育定位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中引向深入,而解决问题要化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规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利器,充分挖掘历史赋予大陈丰富的文化内涵,努力打造诗画特色小镇,让居民过上更加富足的日子。

  三是创建红色基地。大陈的组织工作虽有先天不足的劣势,但也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凭借大陈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垦荒精神教育高地,创建了以红色记忆体验为主基调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教育基地。采用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体察教学、情景教学、影像教学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红色培训模式。以亲身体验为主,用红色精神感染人,用绿色美景留住人;强调环境培训,注重现场教学,让学员看得懂、体验真、感悟深,使大陈垦荒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基地创办以来,共有600多名党员干部上岛接受培训,受到好评。


责任编辑: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