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少华:我在和时间赛跑
万少华:我在和时间赛跑
2017年09月30日 12:13:46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楼昕
9年了,他一直在和时间赛跑,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同行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他们,要跑赢70多年前的那场噩梦。
衢州,一座位于钱塘江上游的历史名城,地处浙闽赣皖四省要冲,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就是这样一座要塞之城,在抗战期间却遭受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悲壮伤痛。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1940年10月4日,侵华日军向衢州空投了第一颗细菌炸弹起,抗战期间衢州曾先后遭受日军两次较大规模细菌战侵袭,因细菌战所致各种恶性传染病患者30多万人、病死5万多人,是全国遭受细菌战伤害最大的地区之一。
活着,他们饱受煎熬;死去,他们永不瞑目。
随着时间推移,侵华日军在衢州土地上的这段罪恶历史被越来越多地人知晓,有志之士站出来了。
日军细菌战烂脚病救助工作组组员合影。
2009年,万少华受命组建医疗小组,带领医护团队定期上门为细菌战“烂脚病”患者免费换药治疗。
“当时也没多想,就接下了这个任务。”万少华说,“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这是一支由70后、80后和90后组成的队伍,生于和平年代的他们,对这场细菌战没有具体概念,自认为都是医护人员见惯了脏臭污血、也见多了疑难杂症的他们,在见到“烂脚病”患者后,一个个全都沉默了。
万少华至今都记得第一次踏进柯城区黄家街道刘四古家时的情景——
这是一间阳光照不进、空气也不流通的屋子,室内又臭又暗。走近一看,发现老人基本上是蜷缩在血水中,他的右腿几乎全部溃烂,苍蝇飞虫在血淋淋的伤口上爬行,烂肉里一条条蛆在蠕动……老人说,他溃烂的右腿已经没法走路。
“当下,我们都被震惊了,言语没法形容我们心中的百感交集。”万少华说,他那一刻才清楚知道,这么多年过去,我们与日军细菌战部队的对抗,其实从未停止,这场浩劫,还在继续。
万少华和医护人员正在为“烂脚老人”换药。
万少华也记得柯城区沟溪乡“烂脚老人”巫双良。巫双良4岁就开始烂脚,因为这“烂脚病”,他一直单身,靠低保生活。
第一次上门为巫双良治疗时,他情绪激动,充满抵触:“这么多年了,都没人能治好我的腿,你们说能治好,还是免费的?你们肯定是骗子!出去!出去!”
第一次上门,以一个砸到身上的菜罩子为终点,但万少华没有放弃,他和同事一起坚持多次上门做老人工作,还给老人带去生活必需品,几次下来,巫双良半信半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颤巍巍得把溃烂的腿伸向万少华。
还有魏洪福老人。老人今年89岁高龄了,14岁那年“烂脚病”恍如一场噩梦,伴随了他几乎全部的人生。
日夜难忍的疼痛、大面积溃烂的双腿、家属的远离……在他丧失活下去的希望时,万少华和医疗团队来了。九年时间,他们每个月都来帮老人换药,教会老人和家属简单的日常护理,老人学的很快,双腿溃烂渐渐好转。
眼看着90岁高寿不是梦想,魏洪福老人显得很开心,他说,如果没有万医生他们,他不会认为活着是件有盼头的事情。
术后,万少华不忘仔细检查患者伤口包扎情况。 本网记者黄国中/摄
由于医院用车紧张,万少华总开着自己的手动档小车上山下乡,帮助“烂脚老人”。
还记得刚拿到驾照那会儿,开在一条一条坎坷崎岖的山间小路上,他有过溜坡也有过熄火,把同行的医护人员吓的“哇哇”大叫。可谁能想到,万少华硬是在这样的路上,练成一名“老司机”,九年来,他和医疗团队累计上门救治“烂脚老人”2000多人次,累计行程5万多公里。
然而他们救治的,远不止这些。
曾经,这些“烂脚老人”由于得不到良好的医护治疗,病情过于严重,大多独自居住,和家人少有来往,多年来忍受着身体上、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万少华和团队的出现,好似黑暗里的一道光,他们一次又一次上门看护治疗,时常电话慰问,还送上生活用品甚至是轮椅……
当看到一个又一个陌生人在悉心照料素不相识的老人,老人的家属、同村的村民被深深打动,渐渐地,他们的态度转变了——当医护人员再上门时,家属来了,围着医生问长问短,学习换药步骤,热心村民也来了,送来肉禽蔬菜,给老人加油鼓劲。就这样,伴随着“烂脚病”的逐渐好转,老人的家庭关系也逐渐被“治”好,好好活着的信心更足了。
万少华近照。本网记者 黄国中/摄
今年,万少华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他希望能借助自己医生+党代表的特殊身份,更好的为“双下沉、两提升”努力,号召更多地专家团队、优秀青年医生下到基层来,带着专业医疗设备、带着课题来,到乡村、到海岛、到山区来,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水平,服务基层老百姓,达到优质医疗资源大范围共享。
责任编辑:楼昕- 2017-09-26 【二等奖】陈佳眉:半条棉被的启示
- 2017-09-26 【三等奖】薛俊:把好用权“方向盘”,...
- 2017-08-21 红心红
- 2017-06-13 下姜村,深山遇见“绿富美”
- 2017-06-08 柯城创新“互联网+回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