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衢州学院:追爱忆衢—关爱细菌战受害者
8、衢州学院:追爱忆衢—关爱细菌战受害者
2016年09月24日 06:49:07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心得感悟
尽管过程有太多艰辛的地方,可是现在这些都不够留在记忆里,因为我们脑海里留下的只有那一只只触目惊心的脚和张牙舞爪的伤口。他们有的溃烂严重,有的瘙痒难耐,有的疼痛难忍,还有些甚至烂的肉都凹陷进去,烂的似乎可以看见骨头。历史留下的痕迹只有亲眼看到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那种伤痛,好像可以穿透骨髓到达心底最深处。无法抗拒那种力量,当看到老人们的伤口时心痛无助愤怒交织在一起,好多话都堵在胸口久久不能平静。
在我们寻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因为这些伤口,他们很多时候都不能用热水洗澡,很容易烫破皮,从而引起更严重的溃烂。他们受伤大多是年轻的时候在田里干活之后开始痒抓了后就开始溃烂,然而严重的时候甚至走路也走不了,但是这些淳朴的老人都还需要下地干活或者出去工作,他们要撑起偌大的一个家,不仅带着这些腿上的创伤,更带着心灵上的创伤,他们该是多么的艰辛与不易。
我愿意为你
在寻访的过程中我们有遇到几位优秀共产党员还有一位抗战时期的国名党老兵。虽然这已是抗战胜利的第七十一个年头,可我们依然铭记,胜利是这些勇敢无畏的老兵用血和汗堆叠出来的。当我们寻访到这些老英雄时,他们那坚定的眼神和依旧坚挺的腰板让我们感受到那种爱国情怀。我们听他们讲讲他们过去的辉煌故事,那轰轰烈烈的抗战历程,在战场上保家卫国的热血豪情。也真真切切地听听当年日本军队到底对我们广大的中国百姓做了多少惨无人道的事,感受一下那种无法言说的愤懑。
新塘边镇外坞村的姜合兴老人,爷爷在13岁时就开始右脚踝处溃烂,大约持续了13年后后经过各种寻医问诊状况稍微改善,但是现在的伤口还有一层黑色的结痂,爷爷说本来他们家有一个童养媳的但是因为他的脚溃烂严重而嫁给了他人,爷爷那时候十分的伤心哥哥又被抓壮丁去抗战了,脚部的溃烂面积越来越大,伤口肿,烂留恶臭的脓水,背上脚上都发痛,为了生计爷爷都是忍着剧痛去干活,为了只好双脚他曾经按照土办法半夜去坟地挖死人骨头磨成粉吃,最严重的时候小腿烂的直接中空能伸进去两个手指,爷爷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有镰刀把肉割掉。之后也一直反反复复,但是爷爷都坚强的坚持下来了,最后成了家现在有一个儿子,三个女儿都非常的孝顺。爷爷说他现在都那么大了,过几年也快没了,但是他希望国家能好好研究下这个烂脚病,把更多的人治疗好就可以了。爷爷的话让我们十分震撼,回去的路上一个个都一言不发。恐怕见过的每个人心里都会为之动容,我们心里也久久难以释怀......
第六章 珍视抗战历史 献礼七十周年
活动总结
这些老人们的伤痛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被磨灭,历史会永远铭记。1940年10月4日上午那架低空盘旋的日军飞机,让整座城市都蒙受着“黑死病”的阴影,衢州自经历了漫长的细菌战灾难。鼠疫、伤寒、癞痢等前所未有的疾病,像幽灵一样徘徊了很久很久,患病与死亡人数不计其数。
我们这些天以来的下乡村,走社区,寻访这片土地上经历过细菌战悲欢离合的老人,为的是告知世人这些可怜的老人几十年来的伤痛,让这些受害者得到关注,甚至让日本承认历史上的罪行。揭开历史的面纱,让人们认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细菌武器的反人道和造成的严重危害,使人们反思战争的残忍及战争手段中的科学技术滥用造成的危害,以达到和平教育的目的,让和平鸟飞翔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如今这些尚在世的受害者,他们腿上若褪去那一层层包裹着的泛黄纱布,揭开的是见证历史的伤痕。这些伤痕,在他们的身上存在了几十年之久,这种折磨一生的痛苦,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消解,而是永远地散落在受害者的身躯中,化作阴霾留存在记忆里,孤寂地慢慢老去。
同时对于整个中国来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这次活动也能引起大家对中国举办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重视,让“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个主题深入人心。同时细菌战受害者的口述历史的活动中激发了大家对历史的记忆,使更多的人关注到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会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关爱行动中来,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他们的深切关怀。
十天时间,也许听来并不长,但是当你身处在烈日曝晒下,行走在坑洼泥路上时,这滋味就不一样了。
这十天里,我们追爱忆衢小分队共走访了80位被细菌战直接或间接伤害的老人,也许数字并不惊人,但足迹却几乎已踏遍整个衢江区以及江山市。
有人不屑,说我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利,为了社会实践的一个优秀;也有人感叹,何必这样苦了自己,待在家里吹吹空调,何乐而不为。其实,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也曾抱怨,因为没想到有些村子连出租车司机也不清楚具体位置,也有些村子百度地图上都找不到路想通。然而,这一切的辛酸都抵不了我们看到那些烂脚病老人时的感受的万分之一,有找到老人时的兴奋,但更多的是了解后的难受。
还有一位老人是一位老兵,却因为复员证丢失以及种种原因也没有得到过补助,膝下又无儿无女。也仍有很多的老人到如今伤口无法痊愈,甚至愈来愈严重。感谢衢州的万少华团队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的帮助细菌战受害者老人,他们上门送药换药,为老人们送去了温暖。
(衢州学院 供稿)
责任编辑:王任华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9-30万少华:我在和时间赛跑
- 2018-07-12万少华:守望大爱
- 2016-12-08“裸条”受害者,哀其不幸,也怒其不争
- 2017-01-27人民日报批标题党:赚了眼球 丢了节操
- 2017-02-17中方要求越南方面作出道歉和赔偿
- 2017-01-09舞台剧《时代楷模万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