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以特殊感知的方式来书写这个群体

2016年11月18日 09:08:16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记者 张磊

  对于支书的最早的印象来自解放后的十七年文学。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关于农村书记的描写。最为印象深刻的当属柳青的《创业史》和梁斌的《红旗谱》,这些描写五六十年代农村生活面貌的作品,带给我的是一种全知全能的感受。到七十年代路遥写《平凡的世界》,描述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震荡”,这些文本当中的支书形象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感知,也是对一个特殊年代特殊群体的感知。从梁生宝到田福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形象,却有着一代代人跌宕起伏的命运。

  今天,我想用一种历时性描述的方式来叙说着从文学文本到新闻报道中支书形象的变化,以特殊感知的方式来书写这个群体。

  一、从梁生宝到吴仁宝

  四部《创业史》,柳青完成了两部,其中为人所熟知的是第一部。在《创业史》中,柳青塑造了一个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作为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有着底层农民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他是热爱生活,对党忠诚的典型,一心想着“按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通过买稻种、进山割竹、活跃贷款、新法育秧和接纳白占魁入社等事例来突出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蛤蟆滩的先锋作用。

  在柳青的笔下,梁生宝是一个英雄人物形象,有着深刻的时代政治烙印。但同时,这种高大全丰满的人物形象背后是无生气、无个性的表现。梁生宝一切都从原则出发,所有的个性都消融在原则当中,没有突出的个性,更没有我们能感知到人之为人的情怀。例如梁生宝对于自己的感情过于理性,这种理性超越了我们基本的生活逻辑,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他要求自己的对象能够和她立场一致,政治坚定,和他共同进步,最后放弃了与改霞的感情而与刘淑良在一起。

  七十年代,农民支书的形象发生了一些改观,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田福堂,他既是旧时代农村的既得利益者,是农村社会的“土皇帝”。作为农民政治家,他醉心于玩弄权术。当改革开放到来,他落伍了,不得不将权力交给孙少安这样的新时代新农民领导人。作为双水村的党支部书记,他仍然是有血有肉有血性的。他懂得随遇而安,随时代而变。他更是一个好父亲,路遥在文中写到:“但强人终究是强人。田福堂并因为自己身体的垮掉,就想连累他的儿女,不,不,他就是挣死在山里,也不能把润生叫回来种庄稼。娃娃正学开车,他不能耽误儿子的前程。另外,他也不把他的病情告诉女儿。女儿有女儿的难肠事,不要再给她增加烦恼。每次给润叶回信的时候,他都说他一切都好着哩。他永远热爱和心疼自己的儿女,愿意他们一辈子活得畅快。他就是死,也要悄悄到一边去死,而不要让娃娃们为他牵肠挂肚……”

  当下,我们最为熟悉的好书记当属“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党委书记吴仁宝,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经营企业自成一套,不惧各方质疑,不贪图一己私利,带领一方百姓走上富裕之路。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他是个传奇,是个英雄。但是不平凡的的背后有着平凡与普通,吴仁宝会说:“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他能从实际出发,解决老百姓的需求。他更是个朴实、善良、温暖的农民,以百姓幸福为己任,与群众血肉相连,秉承“有难官当,有福民享”的行动准则,与时俱进,坚持到老。

  二、从文学文本到新闻报道

  从梁生宝到吴仁宝,从小说到新闻报道,每一个时代有着不同的支书形象,每一位支书带给我们的都是从未有过的感知。文学文本是艺术化的,文学高于生活,但又源于生活。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客观性描述,更多的是人物的真实、材料的真实。与文学文本艺术化创作的不同,新闻报道中的农村书记形象我们无法全知全能地感知到,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柴米油盐都可能浸透在他的个性修为中。

  此次杂志社的千名好支书活动,我有幸采访了慈溪市白沙路街道西华头村党委书记——孙利群,真实地去触碰到这个群体。采访前看了许多关于孙利群的个人材料,大多都是个人业绩。同行的吴老师告诉我:“你只有真实地接触到,才能有所发现。”我明白老师是希望我多从细节入手,发现一些不经意却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把人物写得更生动立体,更加有血有肉。在长达4个小时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孙利群从小到大的经历,从爱情到婚姻,从翩翩少女到为人父母,甚至她的育儿经。作为西华头村的领头雁,她干练利落的外表下潜藏着一颗温暖的心。采访间隙,村里的老党员、老书记来村政府办公室转转,孙利群赶忙给他们倒茶,拿水果。老书记看到新书记,总是乐呵呵的。这位女书记的手上有个疤痕,是一次勇斗歹徒的过程中被歹徒划伤的。她回忆起这段经历,仍然觉得是场冒险记。但对于未曾经历者来说不得不佩服她的果敢和勇气。

  在采访成文中,我用《论语·子罕》中“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来形容这朵集智慧、仁爱、勇敢于一身的“铿锵玫瑰”。孙利群表示等以后老了,走过村庄的每一个角落,仍会回忆起这段弥足珍贵的时光,“怀着一颗母爱般博大、感恩的心去为老百姓做事,得到大家的认可,是最幸福的事情。”虽然在采访中她不经意地说起了方言,但我仍能感知她作为女性的细腻与柔情,谦虚与韧性。

  长久以来,村支书一直是群“失落了人性”的基层干部形象,当90年代刘醒龙写了一系列村支书后,这群基层干部形象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中冲突着和发展着。到现在,当我触碰到这个群体的时候,发现他们无论从工作到生活,都是一群有血有肉,充满人性的群体。

  “乡村”一直占据着我们文化生活的大部分,村支书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新闻采访仍然需要延续“寻觅人性”的角度来报道这个群体,作风、能力、素质、性格等,这些人物的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乡村的风貌。好支书宣扬的是一个群体,但我在实战中感受更多是人之为人的个性,他是立体丰满的,这是我初入新闻战线最为珍贵的遇见。

责任编辑:王晓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