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村民的福祉
为了村民的福祉
2016年09月14日 16:16:38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他灵机一动,想到了村里60多位在龙港做外贸生意富起来的村民,鼓励这些企业主回村担当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任。在老年人协会的配合下,他发动党员、干部、在外经商的村民等以个人捐献的集资形式,参与乾头村美丽乡村建设,共筹集到资金205万元。
资金问题解决后,陈增旺开始考虑如何整治的问题。他带领村两委大力整治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共整治82处垃圾死角、拆除违章建筑5200多平方米,并对整治后的区域进行了硬化、绿化和美化,在原先违建点上建起了小公园、健身运动场所。
2014年,乾头村两委以“建设美丽乾头、创造美好生活”为目标,以“江南水韵、农家民宿、渔乡文化、田园生活”为主题,以“洁化、绿化、文化、亮化、美化、有序化”为主要内容,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千余米长的村庄主干道——乾中路两侧种植了180多株棕榈树,打造出一条生态美丽景观道路——棕榈大道;在全村范围内种植桂花、天竺桂,在道路沿线种植草皮、观赏树,在村民的房前屋后种上果树;在村康庄大道及棕榈大道上装上220余盏景观路灯和景观花灯,既保证了夜间照明,又扮靓了夜晚的村庄。
准确定位 打造“渔夫传奇”
“村庄干净了,绿化也搞起来,但我觉得村里还少了点品味。”陈增旺跟记者讲起了乾头村的历史:这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渔村,地处平原田间,祖祖辈辈以农业为主,后以渔业为副,在这片土地上勤劳耕耘,以种稻谷、麦子为生,在农耕之余,勤劳的先辈发展小渔船出东海捕鱼作业。在七十年代未,勤劳的村民冒着风险通过海上通道开始了对台贸易,而且参与贸易人数众多,进入80年代,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乾头村开始以大渔船、大马力作业,这在当时是非常出名的。
根据乾头村传统历史的定位,陈增旺决定将乾头村打造成为具有“渔夫传奇”主题的美丽乡村,提升美丽乡村文化底蕴。他带领村两委购置了1500多斤的废弃大铁锚,在村头建起主题雕塑;买来各种大小不一的大鹅卵石,请美院学生在石头上画上各种栩栩如生的海洋生物,如凶猛的鲨鱼、漂亮的海星、可爱的海马、呆萌的螃蟹等,铺在村公园的绿地上;改造民房立面,将原来斑驳脱落的墙体粉刷一新,绘上色彩斑斓的海水、鱼虾、鲨鱼、帆船、椰树等,俨然是一幅幅海洋风情油彩画。
乾头村里有一间渔村民俗馆,在那里可以看见许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物件,如老式的黑白电视机、录音机、电话机、梳妆台、摆钟、算盘、大哥大、煤油灯、香烟纸、毛泽东选集等。这些物品有些是村民捐出来的,有的是从民俗市场淘来的。陈增旺说,建立民俗馆主要是为了留住乡愁、留住那个年代的记忆,给乾头村增加一点文化底蕴。
在陈增旺的努力下,乾头村变了模样,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以前村里哪有现在漂亮,比较一般吧。”乾头村村民陈庆早提起村里脸上满满的自豪感,“这两年我们村是越来越好看了,越来越有活力了,跟以前比真是大变样了。”村民陈增看提起陈增旺也是一脸的佩服:“陈书记对村里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几乎每天都在,我在村里的时候基本上看到书记都有在,他经常为村里的事情动脑筋,为村民着想。”
得到村民的好口碑甚是不容易。在乾头村里走着,陈增旺感慨道,都说“宁带一个军,不领一个村”,这话一点不假,村民的工作最难做。当村书记这两年多来,有收获也有过委屈。拆违时村民反对、不理解,宗祠改建文化大礼堂时村里老人不理解、不同意,村里做了好久的思想工作。刚说服村民同意在墙体立面上画鲨鱼,刚上完彩绘老人觉得鲨鱼可怕,非要村干部涂掉重新画,自己也曾为村里的事情偷偷抹过眼泪,好几次想过不干了,最后都坚持下来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陈增旺用自己对党的事业的忠心,在建设美丽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激流中,凭着一颗赤诚之心,一心为民谋福祉,兢兢业业,为民办实事,赢得了村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陈增旺则自我评价道:“我认为自己首先是个好人,然后才是个合格的党员和村支书,我得为大家多干点实事,做到尽力而为,为村民谋好福祉。”
(温州市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09-02三个故事里的“美丽浙江”实践
- 2016-09-01临海:第一人民医院 “两学一做” 精学...
- 2016-09-01芭蕾跳进乡镇剧院
- 2016-09-01美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 2016-08-29人民日报:把党支部主体作用发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