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治村有道的“常青树”

2016年09月21日 10:02:52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

  流转土地盘活经济

  “今年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可确保500万元!”谈起村里的经济形势,陈敏法面有喜色。

  30年前的下陈村,人多地少,集体经济几乎空白。改革开放后,村民办小企业、做小生意日渐多了起来,一些土地出现抛荒现象。

  对此,陈敏法提出了“所有权集体所有,使用权农民所有,经营权转让”的改革设想和建设“和谐美丽新下陈”的目标。

  1992年,陈敏法带领村里率先实行土地流转改革。采用“股田制”模式,将耕地、村留地与边角地集中,实施“以田入股,按股分红”的做法,极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流转,为下陈村壮大村集体经济扫除了障碍,奠定了基础。陈敏法得以甩开手脚,开始实施发展集体经济的第一件大事——建菜市场。

  一开始,菜市场建在街道上,经常造成交通堵塞。陈敏法认为不行,就另择了一块1000多平方米的空闲地,建简易菜场。村里没钱买搭建的钢架等东西,他四处打听,得知万济池菜场正在翻修,就去联系购买了那里拆下来的旧料,节省了开支。

  2007年,村里将村综合楼腾空,成功引进了经营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华联超市。不久又引进经营面积1200多平方米的大拇指超市。目前,仅这两个超市的租金,村集体的年收入就有80多万元。

  农贸市场建起来了,超市、企业引进来了,村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2013年,下陈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860元,其中每人股份分红3000元。

  全村8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125名。针对养老福利,陈敏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重阳节、中秋节分别补贴88元和160元,每年一次旅游津贴500元,村补助养老金每月200元,另有国家补贴每月80元,包括股利分红在内,下陈村60岁以上老人每年可享受7108元的养老补贴,基本解决老年人的赡养费用。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