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红色联盟 汇聚党建发展合力

2016年12月01日 09:05:10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胡佳英

  2015年平湖市钟埭街道新群村村级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254.06万元,而2013年只有64.42万元。相隔两年,新群村村级集体经常性收入何以呈突飞式增长?

  “主要靠‘强村计划’中的‘红色联盟’做法。”新群村党委书记宋慧忠一语道破了原因,而“红色联盟”的实施是在党委领导下,村里不断向企业学发展的结果。

  新群村探路

  “企业对市场很敏感,自然懂得如何发展。”宋慧忠说,相比企业,村党委在如何发展方面自然能力弱一些。企业作为村发展的“经济顾问”,在其建言献策下,新群村逐渐把握市场规律实施“强村计划”,村级收入增加了,服务老百姓的能力自然更强了。

  同时,虽然经济发展能力弱一些,但是村党委有丰富的党建知识,在党员学习管理、党组织生活开展等方面是强项。“我们党支部人不多,平时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没有氛围,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就和村党委一起开展各类活动,使得我们企业的党员也保持了先进性。”新群村辖区内的信易电热机械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吕霞说道。

  “我向企业学发展,企业向我学党建”是新群村区域党建“红色联盟”中统筹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服务共抓、发展共推“五共”工作法的具体实践。

  2014年,新群村不断探索区域化党建新模式,结合村域内企业多的实际,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由村党委、非公企业党支部、结对单位党支部组成的“红色联盟”,把隶属于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的相对比较分散的党组织,以村为纽带联系成为紧密型的党建共同体。除了本村的3个党支部以外,还覆盖9家企业党支部。今年7月,在村党委号召下,12个党支部共计100多名党员在村部接受了一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另外,新群村还在结对单位党支部的牵线下,所有主干道和通组道路均实现了亮化,照亮了百姓回家路。

  流动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治理的难点。新群村所在的区域企业林立,且外资企业较多,许多新居民职工工作在企业,居住在新群村。针对29万新居民集中分布在1万多家非公企业中,大多居住在城郊接合部村的实际,对新居民的管理,是摆在基层治理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新群村依托“红色联盟”,结合“党员联户”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对每个网格内的新居民进行随访登记;而企业则将新居民职工招聘或离职信息报告给村级组织。通过信息互通,新群村在新居民管理上,与企业实现了无缝对接,促进了和谐稳定。目前,新群村卫生费的收缴率达到97%,企业捐助更是累计达到了130万元。

08爱心侨企依爱夫捐助新群村新农村建设亮灯工程15万余元.jpg

  爱心侨企依爱夫捐助新群村新农村建设亮灯工程15万元。

  扩大外延促升级

  党建“红色联盟”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拉近了村企距离,改善了民生,汇聚了民心,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攀升。新仓镇中华村企业联合党支部便是汇聚发展合力,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实例之一。

  这几年中华村村民明显感觉到了村域范围内河道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中华村企业联合党支部的作用。

  中华村是新庙集镇所在地,企业众多,吸引了近万名新居民前来就业生活,同样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卫生问题。2013年,中华村成立了以企业为基础的联合党支部,通过企业党员的带头作用,影响周边的新居民呵护环境,企业党员也在这过程中得到规范管理。企业党员职工为中华村村民的人居环境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于他们关心的子女入学、居住证办理等事项,村级组织也及时介入,协助企业做好服务工作,让他们安心在平湖居住就业。

  共筑红色堡垒、汇聚发展合力、联办民生实事,是党建“红色联盟”的初衷。党建“红色联盟”把城乡党员干部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有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也得到有力推进,互促共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08中华村村企业联合支部组建清水华扬护河团,助力村“五水共治”工作.jpg

  新仓镇中华村村企业联合支部组建清水华扬护河团,助力村“五水共治”工作。

  据悉,今后平湖市将进一步扩大党建“红色联盟”的外延,全面推动“园区党建”工作。通过村(社区)、企业、园区等多方联动,共建区域性的“红色联盟”,既实现区域性联动,又增添党建活力。

  名词解释

  四方红色联盟

  通过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村、社区四方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之间架起相互沟通桥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楼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