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

2018年10月29日 18:55:54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余万

  炎热的夏夜,老王吃过晚饭,洗好澡,照例把电视搬到大门口,再搬一把凉椅放在操场上,靠在上面,一边摇着已极少见到的芭蕉扇,一边看着电视。

  突然,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条很简短的新闻:记者从中央纪委获悉,某省副省长某某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就这样一则不足五十个字不到十秒钟的新闻,让老王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他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对坐在旁边的老伴说:“当了这么大的干部,不多想着为人民做点事,竟然违法违纪,那些贪污受贿,动不动就是上千万上亿的,真不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啊,想当初我们在大队当干部那时候,公家的一粒米都不沾啊。看到这些新闻,我就想起我们家的小军,可千万不能沾染了这股歪风邪气啊。”

  提起唯一的儿子,那是他们的骄傲啊,是村子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毕业后又分配到县城的机关上班,前几年又当上了局长。说到儿子,老伴也顺势接过话茬:“小军这孩子,本质好,打小时候起就有你这个当大队书记的老子教育,现在每次回家好不容易有点短暂的相聚,你也还是啰嗦地教育没完,谅他也不会去犯这些错。”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绝对的事,上次节目里那个海关关长,不收钱,不收礼,连吃饭都不去,一个多么清廉的好干部,最后呢,还不是被那些走私分子找到了软肋,用一副传世名画给拉下了水。你不贪,可是别人硬把你往他们的贼船拉啊。这就像我们过去上山打野猪,不把赶上那个道就不罢休。”

  老王说着又想起了儿子临去单位报到的头天晚上。儿子都已经睡下了,他还是推开房门,坐在儿子的床沿上,对儿子说:“从明天开始,你就是国家干部了,拿工资了,但你要记住国家干部也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前几年回过一次祖籍地,看过族谱,我们祖上也出过做官的,并且留下了祖训,要世代子孙,凡是为官就要做到‘清为本、廉为基、民至上、己为末,切不可鱼肉百姓,横行乡里,非如此则不得归入祖籍’。封建时代的祖先尚且有这样的认识,何况我们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我要跟你说几句话:一要廉洁正派,不搞歪门邪道;二要谦虚好学,不要骄傲自满;三要一心为老百姓服务,不要贪便宜图小利。要始终记得自己是农村走出来的,是穷人家的孩子,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这样,我这心里也安稳、高兴,你做不到,就是给我脸上抹黑,你就趁早回来跟我上山下田,劳动过日子。”

  话犹在嘴边,场景也恍如昨夜,却已是二十多年过去了。

  见老王说着就好一会没吭声儿了,不知道又想到哪里去了,老伴说:“小军也没那个胆,又是只在小县城里工作,又不是中央、省里的大干部,想走歪道怕是也找不到啊……”

  老伴似乎还在继续往下说,老王听了,立即打断她的话,接过来说:“你这样说是不对的,你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我当过几十年大队书记,我是知道的,县里面的局长,官是不大,权还是有一点的,也会有人把你捧得飘飘然的,把握不好,也是要摔跟头的。”

  短暂的沉默,老王又开口了:“我明天去趟城里,人生没有后悔药,一步也不能走错,这个关我还是要帮他把把。”

  老头子的性格老伴是知道的,说做就一定要去做的,但是这明摆着对儿子都不放心吗,埋怨地说:“看你说风就是雨的,好像儿子真犯了什么错似的,明天是上班的时间,儿子忙着呢,你去了,他们还要照顾你这个死老头子,岂不是更影响他工作吗。”

  “我就是要上班的时间去,等放假去,还不是就是在他们家里干坐着,那我还能了解什么情况啊。”

  “你去你去,我去给他们打个电话说一声,免得你像个冒失鬼一样,让他们紧张,还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

  “千万不能打,现在不是时兴暗访吗,我明天去就是要来个暗访。”

  老伴叹口气,摇摇头,轻声地:“真是少有的老头子。”

  第二天一早,老王早早地起了床,匆匆吃点老伴准备的早餐,赶第一趟进城的车就出发了。到儿子单位门口,离上班还有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怎么办呢?等一会。老王又寻思,在门口等,说不定被儿子上班撞见了,这一趟可就白跑了。干脆到附近的地方去走一走。

  等待时间真是难熬,老王不停地看表,好容易到了上班时间,于是转回头往儿子单位的机关大门走来。

  到了门口,电动伸缩门开着一大半,偶有车辆进出。老王也不管不顾旁边另开着一扇供行人进出的窄门,径直就从电动伸缩门打开的地方走进去。才走进没有几步,听到有人喊:“哎,那个同志,去哪里?”老王本能的回头,原来是门卫正盯着自己在喊。

  老王回应:“我进去有事的。”

  “进去办事也要和门卫室打声招呼啊,怎么就闯进去了。”

  “门开着不就是让人进去的吗,怎么说我是闯呢?”

  门卫让他的话逗笑了:“好,不是闯,可是门口写着不是本单位工作人员要登记啊,这是我的职责,否则我这门卫室不是形同虚设了吗,你说是不是?”

  “你这样说也有道理。现在我也跟你说了进去有事,我就可以进去了吧。”

  “请问你要找谁呢?”

  “你有你的责任,我不难为你,告诉你,我要找你们局长。”

  “老同志,那你今天来得可不巧了,局长今天一早就出差去了。”

  出差去了?老王忽然想起来,听说现在的干部都官僚的很,尤其是当了领导的,都不愿意见老百姓,这该不是推脱之词吧。我且试探一下,于是说:“都说现在的干部官僚,老百姓见干部比登天还难,还真是这么回事呢,想……”

  老王还要往下说,门卫可不答应了,打断他的话,“我说老同志,你这话是怎么说呢,现在还是皇帝老儿时候吧,现在是共产党的干部,再说我们局长可是有名的平易近人、一心为老百姓的好局长。就算以前有你说的那样的干部,可是十八大以后,八项规定,四风整治,群众路线教育,有一些官僚的苗头,也早纠正了。老同志,不客气地对你说,你这样是非不分的猜疑我们局长,我很气愤。”

  门卫的这段话,老王听了,喜在心里。真是这样,我还真是脸上有光啊。可转念一想,谁知道是不是拍局长的马屁呢,依旧板着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谁知道是不是真的出差去了?”

  门卫想,这老头,说话气死人:“那你就去眼见为实吧,局长办公室在三楼,有门牌,你去吃闭门羹吧。你要反映什么问题,二楼有信访室。你先在我这里登记一下吧。”边说边递过一本来访登记本和一支笔。

  登记真实姓名,儿子万一看到了,可就露馅了。写个什么名字呢?老王想起曾经听说过的一个段子,大意是一个名叫钟继伟的人住宾馆,外出忘记带钥匙了,半夜回来只好让同室的人开门,却忘记了房间号,挨个敲门,大喊我是“继伟”“钟继伟”,第二天听说有三四个人半夜跳楼了。干脆我也不叫钟继伟,我就叫省继伟吧,可是没听说有姓“省”的啊。“省”“孙”读起来也差不多,于是在来访人姓名一栏写下了“孙继伟”三个字。

  老王爬上三楼,出楼梯口在第一个办公室就看到“局长室”三个字。门关着,老王用力推了推,是锁着的。别弄错了,我再找一下。他顺着走廊一路走过去,确实没有看到儿子,然后又推开旁边一间半开着的门,探进头问里面的人:“请问同志,王局长在吗?”

  “你找我们局长啊,你来得不是时候,他今天出差去了,大概要到晚上才能回来。”里面的人回道。

  “哦,出差去了,谢谢噢。”老王转身往二楼来。身后传来“不谢”的声音时,他已开始下楼了。

  到了二楼,老王一个个门牌看,找到信访室,在门口犹犹豫豫,似走不走,似进不进。

  “同志,找谁呢?”里面的工作人员看见了主动问。

  “哦,我想找你们王局长。”

  “不巧啊,他今天出差了。”

  “噢。”老王故意显得有些懊丧,其实心里已经确定了。

  “有什么事你就跟我们说吧,这里是专门负责信访接待的,所有反映的事情我们都会登记后交给局长安排处理的。”

  “也没什么事要反映,只是有些话想当面跟局长谈谈。”

  “跟我们谈也是一样啊,如果是重要的事,局长看过之后也会主动联系你了解情况的,你先进来吧。”

  老王进到里面,在工作人员办公桌前的一组沙发上坐下,工作人员立即起身倒上一杯热水。

  “跟你们怎么说呢,你们是他的下属,有些话我怕不方便说啊,说了也没用啊。”

  “老同志,到了我们这里,没有不方便的,你就大胆说。”

  “我也不是上访,只是想和局长单独谈谈,既然他不在,看你人也不错,就跟你随便说说吧,你也不用登记。”

  “嗯,你说吧,我听着呢。”

  “我听到社会上有很多反应你们局长不好,说架子大得很,眼睛朝上看,官僚作风不得了,在单位作风也不民主,搞一言堂,可能还有经济问题呢。我岁数大了,一把老骨头,也不怕得罪人,也不怕打击报复,听说有这样的干部,我就要上门质问质问,我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我就是说说,不在就算了。”

  “老同志,你这都是从哪里听来的消息啊,我肯定这不是事实。”

  “我听很多人都这样说。”

  “你该不会是弄错了吧,我们局长可是公认的好干部,好领导,在我们这个县里,不说数一数二,也是绝对的模范。”

  老王心里想,我还真担心你对我这一番瞎糊弄的话不否认呢。可嘴里却不依不饶:“我说跟你说没用的,我肯定不会弄错的。”

  争论下去,恐怕要露馅。原本就是来探口气的,老王赶紧站起来说声“麻烦你了”就往外走。

  下得楼来,听到门卫室有吵闹声,怎么啦,不会又是遇到和我一样的人吧,老王往门卫室走去。

  远远就听到门卫的声音:“局长今天出差了,这些东西你带回去吧,局长一再交代,不能收别人的东西,我更不能代替他收。”

  另一个声音:“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一定要麻烦你帮我交给局长。”

  老王走到门卫室门口,看见里面除了门卫,还站着一个约摸六十多岁农民模样的人,满脸的焦急。

  门卫说:“我真不能留下这些东西,局长知道了,要处分我的,你的心意我一定转达,你就放心好了,东西你一定要带回去。”

  老农愣着。忽然见门口站着一个人,看上去也和自己一样是老百姓,仿佛找到了救星,朝老王说:“请你评评理,上次暴雨,冲倒了我家房子,一家人没住的没吃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正好遇到下乡的王局长,跟我也非亲非故,他听说后,却跑上跑下,跑前跑后,为我申请救助,又为我捐款,才让我渡过了难关,这样的好局长,我们一个可怜人家,没什么感谢的,只有自己喂了几只鸡,下的鸡蛋,送几个表一表心意,你说该不该留下。”

  老王听了事情的原委,心里美滋滋的,儿子这个事做的对头,对有困难的群众就应该帮助吗,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感谢的话可以,东西肯定不能要,门卫坚持得对,我要支持一下门卫,“干部就是为群众办事的嘛,你感谢他们,支持他们工作就行了吗,送东西干什么呢,涉嫌行贿呢。”

  老农听他说涉嫌行贿,就急了:“你这人怎么这样呢,一点人情味都没有,我不送钱,不送值钱的东西,几个鸡蛋表表心意,算哪门子行贿啊。”

  老王想,犯大错都是从小错开始的,大腐败都是从小恩小惠开始的,一针一线也不能要,但老百姓的心意也应该领,不能冷了群众的心。大老远的拎着鸡蛋表达心意,这份鱼水深情可是无价啊。不能收下,但也不能让他再拎回去,干脆,我替儿子买下来吧。于是缓和一点说:“你感谢没有错,情义无价,有心就行了,送东西确实是不合适啊。”

  门卫也赶紧补上:“对对,帮助困难群众是我们应该做的,局长经常这样说,这样做,鸡蛋你还是带回去。”

  老农很失望的,不知所措。

  老王接着说:“这样吧,鸡蛋你也不要拿回去了,我正准备买点回去给孙子吃,我买下来,还省得我跑路,你的心意请门卫转达给局长吧。”转头对着门卫,“你可一定要转达到啊。”

  门卫愉快地说:“放心好了,我一定会转达到的。”

  于是,老王和门卫一起蹲下来:“一双、两双、三双……”数着鸡蛋。数好了,老王拿出钱,递给老农,老农也不伸手去接,只是站着,如木桩般,眼中似有水珠在涌动。老王一把把钱塞进他的口袋里,又从外面把口袋摁了摁。

  老农依旧不动,老王见状,与门卫对视一眼,说“走吧,我也走啦”,边说边拎着鸡蛋,拉起老农往外就走。

  老农一边走,一边念叨着“真是好干部啊”。

  老王打算偷偷看一看就回家的,现在拎着一袋鸡蛋,不得不去儿子家走一趟了。半晌午的夏日,很热,心情却很愉快。

  老王走了,局里却不平静了。

  老王出了信访室,工作人员越想越奇怪,这个老头怎么净说局长不好呢,是不是套我什么话,我还是慎重一点,向办公室主任报告一下。

  办公室主任听了汇报,说:“你说的情况是很奇怪,现在,省巡视组正在我县巡视,说不定是来暗访的呢。我们去门卫室看看有没有登记。”

  门卫一听,拿出来访登记本,指着“孙继伟”,“你们说的肯定是这个人”,又把刚才买鸡蛋的过程说了一遍,大家越想越奇怪。

  办公室主任不停念叨“孙继伟”“孙继伟”……灵光一闪,一拳打在另一只手掌心里,“孙继伟”不就是“省纪委”的谐音吗,必定是暗访无疑了,赶紧向局长报告。

  接通了局长的电话,那头,局长听了汇报,凛然正气地说:“身正不怕影子斜,暗访有什么关系吗,我们经得起考验,我们不怕暗访,就怕不暗访。这样吧,你看能不能从监控里调出照片发给我,我跟县纪委了解一下情况。”

  很快,办公室主任就从监控视频中把照片剪切下来传给局长。局长一看,很眼熟的老头啊,这不是我爸吗,怎么回事呢?猛然醒悟,暗访我啊,放心好了,儿子不会让你丢脸的。立即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喂,小军啊。”

  “是啊,爸,你在哪里呢?”

  “在家里啊,天这么热,还能去哪里啊。”

  “真在家?不是去反腐败暗访了吗!”

  咦,他怎么知道了呢?老王想。

  “你小子不简单啊,信息可真是灵的很啊。”

  “那当然,你儿子好歹是个局长吗。”电话两端都开怀大笑起来。

  儿子又接着问:“调查情况怎么样啊,发现什么线索了吗?”

  “这次基本满意,不过你别得意,以后还多着呢,你刚上班的时候跟你说的祖训,现在加上暗访一条,发现你有的问题,我第一个就要举报的。”

  “爸,你就放心了,举报这个机会我可不会给你的。”

  “我也不想有这样的机会啊,我这张老脸还要皮呢。”

  “我晚上就回来了,你今天就住下来,晚上我再好好听你教导。”

  “好啊,那我就不回去了,你先好好忙你的事情,大热的天,你要注意身体。”

  ……

  挂断电话,老王心里充满了甜蜜。


责任编辑:朱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