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契约化”推进区域化党建

府山街道:构建城市基层共建共享新机制

2017年10月18日 10:42:53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绍兴市越城区府山街道党工委

  府山街道位于绍兴主城区黄金地段,下辖16个社区,共有76个党组织、2899名党员。2010年,我们在实践中探索的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做法,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的批示。这些年来,街道党工委始终以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为遵循,坚持深化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工作,把契约主体延伸到全区域,把共建内容拓展到全领域,把共享方式深化到全方位,形成了“契约化”党建引领下的城市基层条块协同、共建共享新机制。

  一、强化共筑,在扩大覆盖中建强堡垒。随着绍兴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各种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互联网企业、物业公司等不断涌现,五花八门的新兴组织纷纷在群众中抢影响、刷存在,而党组织却“淹没”其中若隐若现。城市治理的新形势新任务,倒逼街道党工委必须自我革新,必须深化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把党的声音传到街头巷尾和千家万户。2014年底,绍兴银泰城开业,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商圈,街道党工委及时组建商圈综合党委,马上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面对商家一开始的不理不睬,我们积极培育商圈党建“微生态”,开设“微党课”“微讲坛”,鼓励青年跟党走,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一步步拉近感情,最后形成了“商圈综合党委+X”的党建工作体系。就是这样,我们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牵线搭桥”“穿针引线”作用,以常年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通过组织单建、区域联建、产业连建、龙头领建等办法,延伸触角、由表及里、扩大覆盖。近年来,我们新建23个党支部、5条红色党建示范带,不断拓展党在辖区内社区、商圈、景点、广场等各个领域的有形有效覆盖。

  二、突出共约,在明确任务中强化责任。在城市卫生整治、拆违治水等工作中,曾有好多次街道、社区干部与驻区单位沟通时,碰钉子、吃闭门羹。能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考验着街道党工委的能力和威信。我们主动走访区域内各类组织,把他们请到一起,坐在一条板凳上,一家一家签订党建共建契约,共同协商辖区内事务。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谈约、签约、亮约、履约、评约的“契约化”共建五步工作法,制定《社区党建共建议事协商章程》和《社区党建共建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办法》,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五带头四不为”承诺,建立健全组织运行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目前,街道内共有78家单位签订党建共建契约。同时,我们成立“契约化”共建工作委员会和共建联盟,在社区换届时专职专选16位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任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建立街道“红立方”党建服务中心和网上“红色e家”APP,多措并举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共融互动。通过牢牢抓住党建“契约化”共建这条纽带,像“吸铁石”一样,把辖区内单位聚起来、统起来,大家手拉手、肩并肩,始终坚守着一份承诺、一份责任。

  三、大抓共建,在整合资源中实现共赢。我们摒弃“共建就是给钱给物拉赞助”的惯性思维,从共建各方的实际需求和利益契合点入手,由街道共建联盟牵头整合党政机关、社区、企业等方方面面力量,梳理出活动场地、公益资金、医疗卫生等资源236项,形成4大类15组双向“服务菜单”,创设党课宣讲队、家庭医生热线、民间人才传艺课等服务团队和服务载体,共建各方按需点单即可享受精准服务,实现了街道社区与共建单位的互联互补、互惠互利。在年初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中,塔山文化广场为公共厕所改造问题急得束手无策,他们找到了水沟营社区,社区马上帮助做好周边居民工作,确保改造工程顺利完成。今年8月,广场公司了解到社区急需一个公益宣传电子屏时,主动帮助投放安装。从2013年开始,我们积极打造“契约化”党建2.0版本,全面实施“契约化共建、项目化管理”,列出截污纳管、治安联防等17类项目,组织共建单位签订项目共建协议83份,合力推动民生实事工程在社区落实落地。比如,山隐社区居民停车非常难,居民怨声载道,街道党工委协调住建局、人武部等共建单位向居民开放停车场地,新增车位1000余个,因为抢车位而争执的现象明显减少,居民关系变得和谐融洽。随着一个个共建项目推进,街道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越来越优化,成为人们投资、商贸、居家、兴业的“热土”。

  四、力促共享,在强化服务中凝聚人心。党建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面对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我们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和驻区单位共建的重要内容,联手打造“最红星期五”“流动服务站”等服务品牌,既让更多居民享受实惠、感受变化,又让大家知道惠从何来。街道党工委统筹驻区单位服务力量,成立环境整治志愿队、“河小二”突击队、“和大姐”帮帮队等志愿服务队伍40多支,常态化开展服务。结合每月主题党日,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的党员志愿者统一佩戴党徽,身着红马甲、红帽子、红袖套,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每年组织活动达500余次,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一位居民老大伯说:“不管在哪里,只要看见穿红马甲的,就知道是党组织派来为大家服务的”。推行“契约化”共建,让居民群众得到了实惠,有了群众支持,共建单位也感到“工作好做多了”。

责任编辑:安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