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大学生求职陷阱 55.1%受访者发现“五险一金”不兑现较为常见

2017年03月30日 13:08:49 浏览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韩雪莹 王品芝

1490639168093_1.jpg

  漫画:金艳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西安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还不到一个月时就被骗3次:被用人单位提前收取“防违约押金”,被黑中介骗了钱,甚至被疑似传销组织的不明团伙骗到了外地。现实中,还有不少大学生和他一样,在求职中上当。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9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1.8%的受访者表示周围经历过求职被骗的大学生多。55.1%的受访者认为,求职骗局中,承诺“五险一金”不兑现的情况较为常见,65.8%的受访者认为网上虚假招聘信息缺乏监管是大学生求职被骗的原因,60.4%的受访者建议大学生在应聘和签订劳动合同前多途径了解公司背景。

  受访者中,男性占50.5%,女性占49.5%。受访者学历的分布情况是:初中及以下(1.4%)、高中/中专(11.6%)、大专/本科(80.6%)、研究生及以上(6.4%)。

  55.1%受访者认为求职骗局中承诺“五险一金”不兑现的情况较为常见

  本科应届毕业生陈晓宇(化名)正忙着参加春季招聘。去年秋招时,她因为缺乏求职经验多次碰壁。“大多数校招都要在网上填写资料,当时为了找工作也不管网站是否正规就上传了不少个人信息,后来总是接到骚扰电话”。陈晓宇觉得,个人隐私就是这样泄露出去了。

  去年夏天刚毕业的商东奇(化名)则认为自己入了某企业管培生的“坑”。“说好的入职后做产品经理,被全方位培养为管理人才,结果都半年了,基本上哪儿缺人就去哪儿打杂,做行政做文职”。商东奇虽然对现状很无奈,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先干下去,“签了合同不能马上辞职”。

  同样是去年毕业的裴颍(化名)也对现在的公司十分不满。“招聘时承诺‘五险一金’,税后5000元,签约时就变成了只有‘三险’,税前5000元”。在裴颍看来,缺少任何一种保险都是失去了一份生活保障,企业这么做很不“厚道”。她也在准备新找一份工作,有机会就离开现在的公司。

  调查显示,8.3%的受访者觉得周围经历过求职被骗的大学生很多,43.5%的受访者觉得比较多,35.1%的受访者觉得不太多,2.7%的人表示没有,10.4%的受访者不清楚。

  具体来看,受访者认为承诺“五险一金”不兑现(55.1%)、个人隐私信息泄露(49.1%)、过了实习期被辞退(48.3%)等三项较为常见。其他还有:实际工作与投递岗位严重不符(47.5%),被迫签约“卖身契”(41.7%),录用后拒绝签订劳动合同(32.9%),以及招聘企业只为宣传,不真心招人(26.8%)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陆瑶认为,大学生招聘骗局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所谓的第三方机构利用虚假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往往在招聘起初就设法骗取大学生数额不小的求职中介费,却无法兑现广告中宣传的帮助学生推荐好的就业资源的承诺;二是一些用人单位并无诚意招聘,而是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在招聘过程中设下多重隐形陷阱骗取劳动力和劳动成果,比如以考察求职者为借口提出长期实习要求,最终却以各种理由拒绝和推诿之前对求职者的有关户口、薪酬和岗位等的承诺,此类招聘陷阱不易识破,甚至发现被骗后很难维权。“相对而言,第二类骗局内容形式多样,给求职大学生造成的时间和精力的损失比较大,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求职计划,导致错过好的就业机会”。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