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光环背后有哪些不得已
教师光环背后有哪些不得已
2016年11月10日 11:05:25 浏览量: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鹏 李以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叩官镇北回头小学的韩德智老师,在给五年级的学生上美术课。在韩德智所在的学校,每一名老师都是身兼多职。他除了担任班主任外,还承担着语文、美术、体育、信息、品德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铁饭碗、受尊重,还有寒暑假”,公众眼中的“教师”似乎是令人羡慕的。但对于1270万中小学教师来说,工作真的有那么美好吗?
忙碌成为教师常态
尽管离学校只有20分钟车程,但每个工作日,杭州市某重点中学语文教师文菲(化名)还是要6点多起床,简单收拾一下便匆匆出门。虽然有时上午只有两节课,“但是忙碌是常态”,备课、改作业,还要开会、参加培训,她直言,“我们的工作不只是上课那么简单”。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中学专任教师工作量状况及标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教师每周工作时间都在54小时以上,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工作时间25%。工作日晚上加班的现象比较普遍,超半数教师每晚加班至少1小时。除此以外,教师所承担的工作内容繁多,许多非教学的“隐形工作”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实际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不足总工作时间的1/4。
“教师的很多工作是隐形的,很难进行量化。”云南大学教授罗志敏坦言,这种情况是由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的,这就使得教师的生活与工作“难以分割开来”。
北京市某重点中学初二年级班主任唐莉的电话和微信被班上每个家长保存着。几乎每天都有家长来电或发微信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事无巨细。刚开始,“理解家长心情”的唐莉并没有感到不妥。但是后来她发现,“这样的沟通真的成了包袱”,一个电话持续半个甚至一个小时,休息时间经常被占用。
和很多教师一样,花费精力和家长沟通,让唐莉“头疼不已”。一次,唐莉主动给一位严重近视的学生调换了座位。换完座位的第二天,她就接到了5位家长的电话,都称自己孩子看不清黑板,要求换座位。“没有一视同仁”“管理过于死板”的评价让唐莉左右为难。唐莉坦言,自己被当成保姆,“抬手动脚都不自由”,按照自己想法管理学生“完全不可能”。
学生成绩差责任在教师,出现了磕碰责任在教师,甚至有时候与同学发生摩擦,没有出面解决问题的教师也要背负责任。罗志敏认为,“教师被赋予了超出职业本身的高期望”,在部分家长眼里,教师要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事情“负责到底”,然而,“这并不合理”。久而久之,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关系变得脆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群体的社会地位感知和职业满意度。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1-10从来就没有无压力的学习
- 2016-11-09教育部:坚决制止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盲目...
- 2016-11-09高校教师兼职,“适度”是关键
- 2016-11-09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还在吗
- 2016-11-09费孝通的江村80岁了